“无尽的思念”专题美文阅读

作者:佚名  时间:2007/9/23 22:29:5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192
  阅读导引
  思念是一种很苦的味道,寂寞与无奈纠缠;思念是一种很美的感觉,快乐与甜美同在;思念是一种很酸的轻愁,感动与幸福拥抱;思念是一种很甜的梦境,牵挂与笑容相随……是思念,让我们懂得了珍惜拥有;是思念,让我们的生命之旅写满了诗意!

  一、美文阅读
  风筝带走我的思念  王丽丽
  天很蓝,蓝得如同被海水濯洗过一样。 
  冬季是一个寂寞的日子,而我却偏偏想在这寂静里寻找那恒守在寂寞中的文字。午后的阳光很淡,我的视线越过清冽的寒彻,透过雪雾望到了西边天幕下的一座雕塑。那高耸入云的凌空之势,如同一个擎天巨手在光纤下挺直的背影,仿佛那里是生命的又一个里程碑。假如你没有踏上这块土地,你绝不会有如此强烈的感叹;假如你没有看到那高天流云一般的碑雕,你绝对不会袒露你的心怀让自己变得如此纯净。这里没有语言,没有声音,静得如同没有裂变之前的宇宙。但是,这里却是一座让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为之骄傲的胜地。这里是八年抗战之前,东北人民向日本帝国主义举起抗战刀枪的东北勇士那裸露的心胸;这里是抵抗日寇侵略,不当亡国奴的黑龙江人民的铮铮铁骨凝成的音容笑貌。
  偶尔有轻轻的风吹过,吹来一阵嫩江冰层下的暗涌。偶尔有人轻轻的驻足,惊起喜鹊飞上树林稍翘尾凝神,然后便是一片寂静。远处的枯草似挂着泪盈盈的眸子,远处灰褐色的树林如同祭奠的神情,整齐而透着北方的苍劲,像一个个忧郁的灵魂耸立着。
  拾阶而上,望断眼前的石壁,肃穆敛心。用目光搜寻着七十五年前的风雨,雷电,阳光和晚霞。那是一幅绝妙的图画,寒冬的白雪洒下的鲜艳而惊悸的血迹,用这散发着血腥与泥土的凛冽,叩响了抗日战争的扳机。春天的细雨,润着一地疯长的绿色,渗透了抗日战争的呐喊与呼号的意志。秋色的金黄,溶成凝固的底色成为一片苍凉与热血鼎沸的战火硝烟,和着志士的脚步浑然一体,生生不息。
  我张大眼睛,想把这所有的一切都定格在眼中,带到我的生命底层。我有点怀疑我的眼睛,那个举起冲锋号的战士曾经是我的同学,仿佛昨天还和我玩着跳皮筋,踢毽子。那个举起炸药包的军人仿佛就是我的哥哥,听爸爸说,当年就在村口将哥哥送走。那个举起被烧得千疮百孔的红旗的人不就是爸爸吗?那一年他参加了那场战斗,那种惨烈,那种令人不堪回首的一幕,常常让爸爸老泪纵横,心力交瘁。那至今留在肩胛上的弹片如同刻录在我心中的旋律,时时隐痛,时时翻腾。
  心中带着一种酸楚,带着一种无边的寂寥,沉吟在夕阳之下的和平广场上。这圣洁的一组墨彩,没有夸张地划痕,没有掩饰的造作,没有泪水的渗透,没有血色的铺垫。夕阳下只是一抹清淡,一抹虔诚。偶尔有和平鸽掠过,偶尔传来孩子们的灿烂的笑声。我的视线,把粗糙和细腻揉成一幅图画,没有猛烈亦没有喧哗。那一缕弧线勾勒着一颗颗捧出胸膛的心灵鲜活而温热。细细的年轮刻在这些心灵上,日月凝结成的坚韧,如同雪中红梅耀目而清绝。
  战争离开了这片土地,但是谁也没有忘记那撕心裂肺的哭泣,战争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但是谁也不会忘记生活的美丽,曾是烈士的骨骼与丹心作笔墨描绘出来的色彩。
  北方的冬季宁静,单纯。单纯的就像雪地上的脚印,清澈而光洁。我把视线穿过蓝天,那碧湛的蓝天不知何时飘起了风筝。两只白羽黑尾的丹顶鹤,三只色彩艳丽的苍鹰,他们高高的飞翔在蓝天上。人们在这和平广场上,恬淡着笑靥,放飞着温馨,生活如此和谐而安逸的美丽。
  黄昏早早的来临了,阳光细腻而温柔,嫣然而闪烁。
  (选自《鹤城晚报》2007年第2期,有删节)
  感悟:
  我们这代人,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没有象父辈那样经历过炮火纷飞,感受过残阳如血,我们睁开双眼的时候,生活就是和谐而美丽的。当我们在享受这美好生活的时候,你是不是常常涌起一种思念的情感呢?战争是远去了,但你能忘记那么多为了美好今天而献出生命的悲壮而圣洁的灵魂吗?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风筝带得走吗?
  二、诗歌欣赏
  明天拂晓      (法)雨果
  明天拂晓,当田野微明,
  我就动身。我知道你在把我等待。
  我越过山岗,穿过树林,
  远离开你,我再也不能忍耐。
  我走着路,沉郁满怀,
  看不见东西,听不见响声。
  我弯着腰,背着手,孤独又悲哀。
  白天对于我如黑夜般深沉。
  我不见黄昏的余辉,
  也不见驶向阿浮勒的风帆,
  当我来到你的墓前,
  我要放一束冬青和开花的石榴。
  赏析:
  这首诗是雨果为其死去的长女第四次上坟有感而作。诗的第一节,点出天一亮就动身,寥寥两笔,慈父思念女儿的哀情跃然纸上。“越过山岗,穿过树林”,思念女儿的心情已急不可待。第二节,“弯着腰,背着手”,简洁勾勒出父亲的苍老、憔悴与孤寂,形象地写出了失去爱女在父亲内心造成的巨大创伤。第三节展示了秋天黄昏的景象,可“我”无心观看,因为“我”只想在女儿的墓前“放一束冬青和开花的石榴”。全诗不事雕饰,一景一物信手拈来,看似无情之物,却处处反衬“有心”,将慈父深浸于怀想之中的思念鲜明地展现出来。
  三、阅读训练
  思念是人生的彩虹 从维熙
  思念是一种享受。比如,在冬日里思念起小花萌芽的早春,在春日里思念起十月的枫红;闷热如煮的夏日里,忆起冬日飞舞的雪片;或是在冰河封冻的严冬,突然记起百花争艳的盛夏,都会给人的精神上带来一丝慰藉。如果把春夏秋冬比作人生四季,那么思念是人生四季精神上的彩虹。
  思念有个前提:那就是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电子时代的到来,人类逐渐无所不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可以载人登上月球;一台笔记本电脑,任你访问世界的名山大川;天与地之间距离浓缩到方寸之间,固然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意外的惊喜,但是将其放在感情的天平上去衡量,却也会发现这些现代化的东西,对人类精神上的思念形成了一种撕裂。
  不久前,孩子从美国打来电话让我在电脑上安上一个摄像头,我说:“别,还是让我留下点想象和思念的空间吧!”之所以这么回答儿孙,因为我不想让电子波光破坏了思念的情怀。如果,电脑屏幕上出现了儿孙们的肖像,那固然有瞬间面对面的快乐,但是思念与想象之苦与乐,便会随之化为泡影。人类生活——包括亲情在内,是需要一点距离感的,假如融解了这种距离,感情的天平永远在平衡点上,会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化;更有甚者,会使感情霉变而生菌,继而发生病变。
  古代诗词中的“长相思”,来自于“久别离”。台湾余光中老先生一首《乡愁》的诗章,所以那么撕裂肝肠,就是因为“久别离”而后孕生出来的“长相思”。当然作为民族统一大业来讲,除非一小撮台独,没有人会希望民族长期分割;但是这种《乡愁》点燃起的思念之火,将是海峡上架起飞虹的力量。不是么?民族情愫如此,亲情与爱情的真谛,又何尝不是如此?中国民谚中“久别胜新婚”的成语,不就是对思念的最好的诠注吗!常常见到一些时尚中的小儿小女,像蜜蜂巢居那般形影不离;殊不知没有空间没有思念、没有彼此守望的情感田园,感情田园中的绿茵会褪色的;没有精神空间的人生厮守,久而久之是会变质变味的——虽然伊人仍旧,但实质上是无色无味的白开水了。
  古人说的“大爱无形”与“挚爱无声”,不是空对空地坐而论道,而是实对实的感情界定。记得,1998年中国作家出访宝岛台湾时,王安忆在回答读者提问如何面对纷繁的时尚表演时,她的回答是“我向往古典。”此话出口后,立刻获得满堂喝彩声,之所以如此,全然在于时尚中人,太少了曲径通幽之美,什么都像阿拉伯数字中的“1”那么快捷,但却没有了九曲通幽之享受。人类感情世界的精神数码有含金量,是难以跟随手指在电脑键盘上的动作而翩翩起舞的,凡是把感情变为时尚的脂粉和唇膏者,多为轻浮浪子感情的装点或死了灵魂的泼皮游戏。如果将此延伸至文化领域,快捷的“读图时代”和“娱乐致死”之风,都意味着将中华含蓄而深邃的文化,引向“肥皂剧”那般的精神墓场。
  当然,我们常为生在这个世纪而庆幸,天上的飞机,地下的地铁,一直到笔记本电脑和无所不能的手机,给了我们生活“直达车”的快捷;但这些生活载体的飞跃进步,不仅无法取代人间感情的价值定位——正好相反,越是飞船上天,人们更要警觉人类的真情坠地。因为太多的方便和直达,致使将真情的思念与肝肠寸断的牵挂,化为宇宙间之乌有。看看春运时人头攒动的车站吧,那是思念井喷的绝妙写照,如果人间死了这种思念,还会有这种情致的画面吗?                                            
  保留一点思念与想象的空间吧!那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所独有的精神彩虹。
                                            (《北京青年报》2007年2月17日) 
  练习:
  1.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现代化的东西,对人类精神上的思念形成了一种撕裂”?
  2.第四段既提到古代诗词,又谈到台湾余光中的《乡愁》诗章,还提及中国民谚,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在表达上又有什么作用?
  3.第五段中,作者对“时尚和古典”的态度如何?作者借此话题贬斥了社会怎样的现实状况?请作简要分析。
  4.结合全文,作者为什么说“思念是人生的彩虹”?这样拟题有何表达效果?
  附参考答案:
  1.现代化的东西虽带来方便和直达,但空间距离渐趋于无,也使人失去了思念,失去了彼此守望的情感田园,失去了精神空间的人生厮守,久而久之会带来生活的变质变味。因为生活载体的飞跃进步,无法取代人间感情的价值定位。
  2.都是为了说明“久别离”后“长相思”的动人魅力,启示读者“思念”必须以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为前提。多处引用不仅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而且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更促使读者去思考。
  3.借王安忆的回答表明自己对古典的向往,因为古典有曲径通幽之美,讲究含蓄而深邃,而时尚中人则少了曲径通幽之美,凡事讲快捷,于是没有了九曲通幽之享受。作者借此话题贬斥了人们不再追求“大爱无形”与“挚爱无声”,凡事讲快捷方便的后果是真情缺失,感情变成了装点或游戏,而文化则崇尚“读图时代”和“娱乐致死”之风,从而引向“肥皂剧”那般的精神墓场。
  4.因为对亲人的想念如同雨后彩虹会让人产生美感,会给人带来精神的希望和慰藉。这句话运用暗喻,既形象又生动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又启示人们对自身的精神生活进行反思。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