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作者:周口二高 宋丹峰 时间:2007/9/24 19:38:4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08
一、 把握一个联系——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联系
首先,古汉语的基本句式与现代汉语相同,其基本句式都为“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而现代汉语的主语和宾语主要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主要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充当,定语主要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充当,状语和补语主要由副词或介宾短语充当。根据这个基本句式,我们完全可以结合已有的现代汉语知识推测特定位置的词语的语法功能和大致意义。
其次,古汉语的特殊句式和词语活用常常是以现代汉语的句式和词语功能作参照比较得来的,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词语的句位和基本句式加以分析推测出来。比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余”作“欺”的宾语,本应在“欺”后,所以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在本句中却处于谓语位置并带了宾语“江南岸”,我们可确定其活用作了动词(使动用法)。
第三,单音与双音的关系。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但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又是在古汉语的单音节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明白这个联系,我们常常可以充分调动已有的现代汉语词汇,在自己已有的词库里找到与文言词有联系的合适的词语。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不要把文言中的两个单音词(如“地方”“妻子”“其实”等)误认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也不可把文言中少数的双音词(“玲珑”“婚姻”“作息”)硬作两个词处理。
二、 建立一个体系——文言知识系统
许多同学学习文言的效率低,主要原因就是文言知识零碎,没有建立一个完备的文言知识系统。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文言知识系统包括词法系统和句法系统。
文言词法系统包括虚词和实词。虚词的运用是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最突出的区别,文言的语法关系除了和现代汉语一样通过语序体现外,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虚词。历届高考都事先在《考试说明》中划定了虚词考查范围,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对其用法作到烂熟于心,并在平时学习中多揣摩体会。对于文言实词,学习的基本方法就是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一些词语和词语使用现象:古今异义(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面有菜色”)、一词多义(如“兵”“朝”“行”)、通假字(如“天下之人,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偏义复词(如“昼夜勤作息”)和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文言句法系统的重点是文言特殊句式(或直接称为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主要有四种类型: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如“未之有也”;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如“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如“沛公安在”“时不我待”;一般名词作宾语,常用“之”或“是”作提宾标志,如“句读之不知”“惟命是从”等。定语后置句常用“之”“之……者”作标志,如“以身之察察”“石之铿然有声者”等。介词结构后置常用“于”“乎”作标志,如“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被动句常用“见(被、为、受)……于…”等句式表示,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
三、 确定一条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信、达、雅|是文言的基本要求。所谓“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原意,不任意添油加醋;所谓“达”,就是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所谓“雅”,就是翻译的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在上述三个要求中,“信“是最基本的。具体说来,翻译时要力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按原文的词数、词序和句式,逐词逐句地翻译。有些词句,无法直译,或直译后很别扭,那就采用意译。意译即按照原文的大意来翻译。它的优点是容易通顺,便于读者了解。
四、 掌握一个技巧——留、换、补、调、放
“留”,即保留(照录)文中不必译和不能译的词语,如时、地、人、事、官职、书名等专有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一般人都理解,可以保留不译。
“换”,即用一个意思相同的现代词语替换与现代说法不同、音节不一样的词。
“补”,即将原句省略的内容适当补出来,使语句完整通畅。词类活用的翻译,要补上相关词语,如“使……”“以……”“用(拿)……”等。
“调”,即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将倒装的句子成份调整过来,或将后置的定语(或补语)移到中心词的前面,或将前置的宾语移到谓语动词的后面,或将前置的谓语移到主语的后面。
“放“即将那些在句置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的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放弃,否则会使句意不畅。
五、 明确一条复习思路——立足课本,重视读本,辐射课外
语言的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文言学习也不例外。新教材的课本和读本中都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学习的范例,我们应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就高考的角度说,一般虚词、实词的考查都要结合教材中的句子出题比较,这也要求我们学好教材。部分同学在复习中忽视教材学习,一味做练习,这是极为失策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