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韵·诗韵·情韵——读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作者:佚名 时间:2007/10/30 13:02:4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677
《听听那冷雨》是一篇诗质散文。作者从台北那“淋淋漓漓”,“淅淅沥沥”的雨荡开去,想到了柔柔江南的雨,霭霭四川的雨,沉沉黄土上青黑屋瓦上的雨,还有那美国的丹佛山的冷雨,感念的是“两度夜宿溪头”,似无实有的“润碧湿翠”的夜雨。
在冷雨的韵脚里作者诱出了祖宗的诗韵,25年,岁月的年轮已将“风吹黑发”变成了“雪满白头”,政治割断了海峡,却割不断岁月的传承。在冷雨中走着、听着、想着,作者摊开了中华诗卷。他相信“商略黄昏雨”的意趣,只有在中国方可尽享,也许在基隆的港堤上,也许在四川的池塘里。透过烟雨朦胧,作者的思绪回到了米家山水画的云情雨意,回到了王禹偁为听雨而造的竹楼。作者想到了故国的五千年历史,想到了现今雨城中千个万伞的奇观,所以作者说:“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中华诗卷与作者紧密相联,但是二十五年了,“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有家不能归,有国不能返,似一只孤鸿永远在他乡无奈的飘泊,何等之痛。雨引发了作者的思念,雨又寄托着作者的思念,唯有雨与故乡相连,雨又安慰着思念的作者。一切断了,但什么也断不了作者对乡国的思念之情。“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南宋•辛弃疾《菩萨蛮》),春寒冷雨把作者带回了故国,带回到中华的浩瀚的诗文中,带到了故乡江南,带回到了少年时代。作者是心里是暖融融的。所以他说:“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温暖的感觉了。”
雨是作者的精灵;雨,让作者与故国有了一段情缘,随着岁月的春,漂泊的脚步,歌唱的绵延,走向永远。雨,让作者踏着故国五千年的文化波涛,伴着作者人生喟叹,浪漫的情怀,找到回家的路。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