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学作文训练中的审美训练

作者:嘉禾县石桥中学 雷云青  时间:2007/11/2 9:45:4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35
  摘要:关于中学作文训练,如何实施审美训练。本文从把握写作的适度美;开掘作文材料的丰富美;陶冶运思炼意的个性美;追求谋篇布局的完整美;锤炼语言的自然流畅美;养成写成文的规范美等六个方面,做出初步分析。
  关键词:作文训练审美训练作文方向和效果
  在中学作文训练中,我们发现教师常常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技巧上而忽略了审美训练,这不能不说是作文训练的一种偏差。
  初中生厌写作文是较为普遍的形象,教师从技巧方面加以指导训练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挖掘作文训练中的因素,利用学生爱美、渴求美的天性,使作文训练和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天性、歌颂美、创造美的审美活动同步。这是能否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持久的兴趣,也是能否使学生的写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的关键所在。因此,中学作文训练中,应是技巧训练与审美训练相结合,以审美训练为主。审美训练时,可抓住以下几方面:
  一、把握写作目的的适度美。
  “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这是对适度美的生动而又具体的阐述。就写作而言,达到相应发展阶段的写作能力的基本目标就是写作目的的适度美。对于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能要求过高。虽然有少数中学生能写些文学作品,但是绝对不能期望于每一个中学生。我们把握了写作目的的“度”能使之对学生产生“能力”——教师不以创作要求学生,不以名作作为习作。学生才不会感到作文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进而产生对作文的持久的兴趣和爱好。
  二、开掘作文材料的丰富美
  学生作文材料的贫乏,常常是因为“缺少发现’’,没有“源头活水”。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出生活的活水;激发热爱生活之情,引出情感的活水;把视线投向教材名篇,引出教材的活水。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及其审美情感的前提下,训练学生开掘作文材料的丰富美的能力。可采取以下方法:
  1、“小”中见“大”。训练学生从“小”题材中发现“大”主题的能力。
  2、“平”中见“奇”。让学生学会从“平淡”、“平凡”的材料中发现新鲜与独特的意蕴。
  3、“对比”掘“深”。训练学生通过材料的对比,挖掘材料的深刻内涵。
  4、”联想”出新。让学生学会以原有材料为基础,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引出新意。
  5.”推论”求”真”。训练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掘材料蕴涵的哲理的能力.。
  三.陶治运思炼意的个性美
  每个人的审美实践及其美感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在作文的运思炼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是作文具有个性美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弃公式化、教条化的作文训练方式,要让学生在运思炼意过程中充分拓展个性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运思炼意的出新创新,独树一帜,使学生在作文运思炼意的训练过程中,陶冶独特鲜明的审美个性.。
  四.追求谋篇布局的完整美
  作文的谋篇布局是内容美与形式美有机结合的过。.一篇完整的文章要求结构的完整连贯,首尾圆合、严密紧凑、.顺理成章、.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曲折变化、.波澜起伏。.我们在作文训练中,应让学生明确,谋篇布局的完整美是写作者思想情感的物态化表现,它可以优化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具体文体中的要求是:记叙文前呼后应,曲折变化,说明文条理清楚,语言准确,议论文层次分明,雄辩有力。这些都是学生完全可以做到的。
  五.锤炼语言的自然流畅美
  作文训练中强调,要有丰富的词汇积累,从语法、修辞.、逻辑上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从儿更好的表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同时,更应强调语言的自然流畅美,这是作文语言美的最主要的因素。因此,作文时要培养学生的锤炼语言的自然流畅美的自觉意识,摒弃过分雕琢堆砌的弊病。
  六、养成写成文的规范美
  培养写成文的规范美的品质,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重要组成的部分,主要体现在:格式规范的书面美,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科学美,汉字匀称和谐的造型美。
  当然,作文的审美训练与技巧训练常常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甚至是融为一体的。关键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在观念上是否具有审美意识,“有”和“无”也就直接决定了我们的作文训练方向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班主任》
  2、《中学语文》
  3、《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主编:朱慕菊
  4、《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主编:吴效峰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