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叙事散文“三板斧”

作者:224500江苏滨海三中 陆可爱  时间:2007/11/18 5:57:5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87
  本单元是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单元。我们可以从记叙要素入手,把握课文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抓住课文要点,掌握课文的中心,理解作文的情感。下面结合具体课文,着重强调三点:
  学会叙事有详略。文章的材料详略安排恰当,能使文章的结构富于变化、摇曳多姿、松弛有度。“叔父离家外出了一周”,十三岁的马克•吐温独立办了一期《汉尼巴尔周报》,他在《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共做了三件事情。作者详写了如何讽刺了一个新来的外乡人,对这两个事件作者均写明了报道的写作原因、写作想法、写作过程和写作内容。因为这两件事相对来说比较有趣,这两次文学实践也更有创造性,最能表现“我”的“聪明伶俐”。作者详写这两件事,是为了突出作品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体现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成功。对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作者一笔带过。由此看,本文叙事所涉及的人物、事件,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写得清晰具体,在详略的安排上很得当,这些都值得我们以后写作时参考。
  提取要点抓文眼。所谓文眼就是“文中藏眼”。它是文章艺术构思的凝聚点,也是作品外景内情的交融点,它在结构上起着牵动制约全篇的作用。抓住了文眼,就等于抓住了理解和把握文章的钥匙。《忆读书》一文的文眼,就是结尾一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细细品读,文章是从四个方面总结了“读书好”:第一,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如文中作者写到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茶花女遗事》等书给自己带来的感受。第二,读书能扩大人的知识面。如:读中国古典小说,让作者了解到三国时代的“天下大势”,了解到“官逼民反”的历史状况,了解到民族英雄怎样抗击外来侵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怎样从兴盛而转为衰亡。读外国小说,则让作者“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第三,读书对写作有很大帮助。如:读文言的《聊斋志异》,对作者用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以致老师在她的作文本上批下了“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给予她很高的评价。第四,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作者说:“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体会情感靠感悟。“山中避雨”本不是什么美差,丰子恺先生却记叙了西湖山中避雨的独特经历和感触,充满了诗情画意:“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音乐的滋味。”这句话是作者触景生情,发自内心的感叹。作为艺术家,这次拉琴的环境与往日不同,是在山中小茶店的雨窗下,有一种天然之美;人物除两个小女孩,都是素不相识的山村青年,是琴声和歌声把大家结合在了一起,有一种和谐之美;大家的歌唱都是发自内心,感情十分真挚,有一种真挚之美;大家一起歌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气氛热烈,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有一种氛围之美。以上种种趣味之中,最主要的是作者感受到这次拉琴与歌唱,十分自然真挚,是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大家相处得如此和谐。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