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主持人——白岩松

作者:不详  时间:2007/11/18 12:46:1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459
  【导语】
  大气沉稳的主持,深受电视观众的喜爱。他的睿智更博得了观众们的青睐。他先后参加了香港回归、三峡大江截流、98抗洪救灾、国庆50周年庆典、澳门回归、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加入WTO等重大活动的报道。2000年,他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此外,他还是“中国播音与主持”大奖特等奖、“中国金话筒奖”获得者。2001年11月,由他参与、策划、创办的《时空连线》栏目成功推出,出任该栏目的主持人兼制片人。现还担任《新闻会客厅》主持人。他就是白岩松。
  读书感悟                家在途中
  文/白岩松
  对于我来说,家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在童年的时候,家是一声声呼唤。那时的我似乎比今天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放学后不会先在父母面前露面,而是与住得相邻的同学聚在一起,天马行空,玩得天昏地暗,直到炊烟散去,听见父母“喂,回家了,吃饭了”的呼唤才回家,这样的声音伴着我慢慢长大,日复一日,至今仍在我的耳旁回响。
  一转眼,童年过去了,当胡须慢慢从嘴角长出,家又成了一个想逃的地方。
  书看多了,世界也变大了,一张床小了,父母的叮咛也显得多余了,盼望着什么时候我能拥有自己的天空。后来,穿上了绿色的军装,来到了部队,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每次收到信后,是最想家的时候。
  走上了工作岗位之后,开始“受伤”,开始在人海中翻腾,开始知道,有些疼痛无法对人说,甚至知心的朋友。于是,重新开始想家。当受了“重伤”时,幻想着能飞到远方的家中,在推开家门的一瞬,让自己泪流满面。此刻,世界很大,而我所需要的,只是家中那种熟悉的味道,那窗前一成不变的风景……
  远离母亲,在外省生存,工作之余便有无数个周末无处打发,手中的电话本很厚,从头翻到尾,却没有一个号码是为我此时准备的。这个时候,家又变成了自己要和另外一个人建立的那一种新的小家。
  从相识、相恋到相拥,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拥有了一个平凡的家。此时,家的概念又变了,它是深夜回家时那盏为你点起的灯,是傍晚你看看书我看看电视偶尔交谈几句的那种宁静,是一桌胃口不好时也吃得下的饭菜,是得意忘形时可以呼朋唤友可以张口就说的地方。
  不久前,我成了父亲,我和一个新的生命在家中相逢,一种奇妙的感受充斥我的心,小生命开始让我“玩物丧志”,想挣脱却又那么愿意沉溺其中,一种用幸福来缚住你的力量。家的概念在不停地变换着,生命在这种变换中匆匆地走着。众多的概念中,家有时也意味着悲伤,比如父亲的辞世,便让我知道,世界对你的伤害加在一起有时也不如家中的变故给你的伤害大。然而在家中,你也会感受到一种坚强,比如父亲过世后,柔弱的母亲开始变得坚强,她带着我们哥儿俩,一步一步地从变故中走出,又变得祥和,变得不再阴云密布。在这个过程中,家又像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命起步虽久,前路却还遥远。家的概念还会变换,然而我已经知道,家是奔波的意义,只是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                                          
  (选自《读者》2006年第17期)
  不老的话题 永远的牵挂
  ——《家在途中》赏析
  家,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东西,谁一生没有家,从小家就是我避风的港湾:生气时,家是我发泄的地方,离开后,家又是我远方的牵挂,想家里的父亲母亲,想家乡的乡里乡亲,想院子里的柿子树,门口的老槐树……
  以“家”的概念的变化为线索,体现了作者对家的眷恋和怀念。童年时期“家是一声声呼唤”“一个想逃的地方”;长大后离开家了,家又是我始终的思念;有家了,家“是深夜回家时那盏为你点起的灯,是傍晚你看看书我看看电视偶尔交谈几句的那种宁静,是一桌胃口不好时也吃得下的饭菜,是得意忘形时可以呼朋唤友可以张口就说的地方。”后来,家又是“悲伤”“坚强”“祥和”, “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不同时期对家有不同的感受。
  得意了,家告诉你要淡然;失败了,家告诉你要坦然,家永远是你最好的朋友,是你最好的伙伴。小时候,家是母亲那一声声呼唤,我们生长在家的牵挂里;长大了,家是父亲的呵斥,我们生长在家的期望里,而如今,我也有了家,家是一句轻声的问候,是彼此的相敬如宾,是同舟共济,相濡以沫,我们都生长在家的包容里。
  课余我们可以拜读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更加具体的了解他。
  [名家名片]:现为《东方时空•时空连线》制片人。曾主持过许多大型的活动,并多次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1997年获主持人“金话筒”奖,并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座右铭: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读者评价】 
  他具有“爱憎分明,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的主持风格。看惯了《东方时空》里正襟危坐的白岩松,一下转到了奥运会前沿评说体育比赛,一时不能适应。没想到畅谈起体育来,倒显出了他的“英雄本色”,再看过他的《痛并快乐着》,才知道他是个十足的体育迷,尤其是对足球更是情有独钟。十几天的奥运之旅,他留下了颇多感想,以他独特的视角,带有哲理性的评论,更显风景独特。
  趣闻逸事 
  白岩松说,在人的一生中,幸福和痛苦都只占5%,余下的就是平淡的生活。他的平淡生活中包含着三大要素:一是音乐。他迷恋摇滚乐,喜欢“清醒”乐队,因为他们“找回了旋律”。他也爱听马勒的交响作品,那乐声让他觉得“老马”还在继续痛苦,而他过得挺好。二是足球。戏称自己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足球专业”的白岩松,把足球比喻成摆在桌上的米饭,当然,现在这碗饭嚼起来没有过去“香”了。三是心理调节。“特好的时候要有危机感,特差的时候也要能够平静下来,想想,前面还有好事等着我呢。”
  名家撷英
  前几天我在北大听到一个新故事,清新而感人。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了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在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的心中还是大少。
  听多了这样的故事,便常常觉得自己是只气球,仿佛飞得很高,仔细一看却是被浮云托着;外表看上去也还饱满,但肚子里却是空空。这样想着就有些担心啦,怎么能走更长的路呢?
  于是,“渴望年老”四个字对于我就不再是幻想中的白发苍苍或身份证上改成六十岁,而是如何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便能吸取优秀老人身上所具有的种种优秀品质。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是自然地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著地前行。
  (选自《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简析】
  文章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学生给季羡林写留言的事例,告诉我们什么是最高的学位,怎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告诉我们首先要做一个优秀的人,然后再做一个在你行业内优秀的人。文章以小见大,行文流畅,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身上的人格力量。
  【挑战名家】
  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中,你肯定也受到过周围的父母或者师长的影响,他或许给你很多鼓励,或许给你很多帮助,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请写一段夹叙夹议的文章,体现他对你的影响。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