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语文海南卷试卷命题评析
作者:海口一中 谭嘉璐 时间:2007/11/28 9:41:3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617
一、“现代文阅读”解读
弘扬民族的正面精神以成就经典,是命题者对当代作家的呼吁。
命题者认为:现在的时代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民主时代、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一个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洞察力和浪漫激情的时代,是一个市场需求量特别大、市场要求产出特别快的时代。所以,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个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与筛选;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作家生活体验的不足与创作本身求慢求精与市场需求相矛盾。如何消解这一些矛盾呢?一个作家只有把我们民族的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辩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精神资源整合与转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并运用到创作中去,蕴涵与具备一种真正的人文关怀、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象老舍先生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短篇小说《月牙儿》一样,“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肯下苦功、敢于求精、不急于近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心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希望。
二、“古诗文”解读
正直忠烈的铮铮铁骨、浩浩正气闪耀着人格的光辉。
1、今年高考的文言文题材选择《新唐书•韦丹传》中的韦丹这一人物,沿袭了历年高考人物传记的题型,材料浅近,题目简单,易于考生读懂。但读完以后,韦丹那为人率直、勤政爱民、严查贪污、严惩奸佞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考生的脑际,挥之不去,他的人格力量在巧巧的蔓延张开。出题者的匠心也于此可见。
2、古诗题材选用刘一止的《小斋即事》。“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在世故之人眼中只留一“拙”字(与陶潜之“守拙”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作者那种纵使罢官也绝不向权贵低头,洁身自爱,不屑权贵,不愿与世同流合污、正直公正、堂堂正正、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跃然纸上。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解读”
在古典中蕴涵深层的传统文化内涵。
1、 如“古代诗歌阅读”中的第8题“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命题者选用了一首五言律诗,律诗的四联之间是“起”“承”“转”“合”的内在关系,考生只要抓住了这层关系来作答,得分是可以很高的。即:第二联是对第一联的“承接”。“未用较得失”句是“承”“爱棋”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为琴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官、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2、 诗中第二联中“那能记官商”句是考生能否准确把握该诗情感主旨的关键,而“官商”一词的理解难倒了很多考生。其实,在《荆轲刺秦王》一文的注解中已出现过,“官、商、角、徵、羽是古代的五音”,在这里,用“官商”借代音乐,“怜琴”并不是为了欣赏琴弦的美妙之声,而是喜爱她的“直”。
3、 “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人则直接从四大古典名著的《水浒传》第八回中选取“林冲见差拨”一段,命题时也紧紧抓住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三大要素命题,紧紧抓住“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性格”这一小说的中心设题,不偏不倚。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解读
在日常生活琐事中彰显出人与人之间的至善、至美、至诚的和谐,渗透着深厚的人文关怀。
命题人选材《叶圣陶在四川》一文作为阅读文本。
1、 叶圣陶与子女的关系:至善。
叶圣陶对儿女们的作文指导-----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使他们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他们率真、正直的个性品质,形式活泼,气氛热烈。父亲对儿女们的作文指导具有1认真讲解,时或热烈讨论2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3重视评议,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4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考四个特点,让儿女们在民主中张扬个性,在热烈中深入思考,在情感交流中得到智慧和启迪,这真是人性中的至善大爱啊!
2、 叶圣陶与朋友的关系:至诚。
叶圣陶与朋友朱自清之交往,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谈;没有任何功利目的,无所顾虑;心神领会,肝胆相照;互相激励和帮助。如此,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亲似手足的友情几十年如一日。他们之间至诚的友情可鉴天地!
3、 对后辈的提携:至美。
叶圣陶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自勉。的确,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对年轻编辑精心辅导,关心爱护,体现了一位长者至美的灵魂。
当然,这套试卷亦存在不足:
1、 文言文翻译10分,分值较重,但给分点几乎没有“含金量”;“畀以财”出现了生僻字;所涉及的句式只有省略句,句式单一;整套文言文题完全没有涉及到对虚词的考查。文言文专题有19分,怎能从佛山考练题库中提取一个现成的题设计为高考题呢?
2、 默写题设题太冷僻、太偏。默写题八个空,有四空太偏,有一空涉及到生僻字,有一空毫无意义。建议该题在名家名篇中的名句设空,即新三“名”主义,也可以设置情境考名句。
3、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小说类,很好。但我认为选用“林冲”这一人物设题,不能考出考生对小说的阅读能力,因为林冲这一人物即使不看材料,考生亦能答出个一、二来。
4、 两个选考题严重不等值。文学类设题时给分点很少;实用类设题时给分点很多,考生很容易丢分;另外没有探究性和个性;所给阅读材料陈旧。
5、 语言文字运用题太老套,毫无新意可言。能否在这道题中体现出一点全国唯一的一个热带岛的独特风貌的地方特色来呢?
6、 过分地强调了命题的稳定性,很难促进课改的进一步推进。
作文材料最后两句主旨句,严重约束了考生思维的发散性,考生很难写出有新意、有个性、有思想的好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