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不是万能的

作者:佚名|  时间:2004/11/9 16:25:5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18
  初为人师的我,觉得学生应该鼓励、表扬,即使有了问题,也不应该直截了当的提出来,应采取比较含蓄、委婉的方式让他们知道问题所在,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自我意识。可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个办法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效果有时会有隔靴搔痒之感,甚至有时会事与愿违,使某些学生更加“自我膨胀”,我行我素。
  LCY,体育委员,热情活泼好动,热心班级事务,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爱在我的语文课上读课文、回答问题,人也很漂亮,但是在学习上有些浮躁,欠缺踏实稳重的学习品质,各科成绩中下的一个女孩。
  刚带这个班,我就注意到了她,印象还不错。可是没过多久,我觉得她有些做法实在不妥,比如:
  跟同学说她很不幸,家长对她不好,在家什么自由都没有,特别压抑,所以在班里稍有不顺就大本大本的撕纸,撕的碎碎的小纸片到处都是来借以发泄;男生爱和女生开玩笑,有时稍有过分,她就会以帮助女同学之名跟男生“斗”,追赶打闹甚至捶打课桌;上课间操时,她就会借催同学之故大声喊叫同学下楼……
  刚开始时,我还真的以为她家庭不幸,造成性格上的一些暴力倾向呢,可随着一次和她家长的见面,这种担心彻底解除了。她的父母都挺爱她的,尤其她的妈妈,更是关心备至,经常打电话问她的表现,而且通过她的学习用品也可以看到,什么随身听、文曲星等名牌用品一应俱全,她之所以觉得家庭不行,是家长太关心她了,而且那时,她正和一个大一级的男生来往频繁,所以家长常说她,而她,爱面子,爱听表扬,所以就有了上面的撕纸一幕。
  其实家庭因素只是造成她有暴力倾向的一个原因,我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细致的了解分析,我觉得不管撕纸也好,和男生“斗”或者大喊大叫也好,都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她的膨胀了的自尊心、虚荣心。她的各种做法都有一个共同目的,吸引别人注意,引起别人关注,学习成绩不能引人注意时,就采取这种极端的方法。而且我的这种看法,在不久与她妈妈的一次谈话中也得到证实,她妈妈说:每天我都送她来学校,下午再来接,你不知道,我这孩子特早熟,路上爱和生人搭话,坐车上眼到处看,就不像这个年龄的孩子。说完一脸无奈。
  了解了事情的根本原因,我找这个孩子聊了几次,就像我原以为的那样,觉得孩子得鼓励,问题需要旁敲侧击,不能说得太直接,况且她又是那样一个“爱慕虚荣”的孩子,可是几次下来,效果并不明显。眼看着这么一个本应积极向上的孩子,把自己的时间精力都用在无谓的事上了,而且眼看初三就要面临升学考试了,我真是特别着急。
  情急之下,为了她的前途,顾及不得她的自尊心了,我很真诚、诚恳的告诉她:我觉得你总在有意的让别人注意你,可是你想过没有,别人会带着什么眼光看你,别人是佩服你呢还是看不惯你?你想过没有,一个人如果真的出色,不用外在的语言声音,靠她(他)行动就足以吸引所有人,想不让别人注意都不行,你觉得呢?
  令我没想到的事,自从这么谈过以后,她还真的慢慢变了,也许是被人家看破后,没什么再去表现的必要了,也许是她自己在此之后想的多了,慢慢的成熟了,也许是初三了,她知道自己更应该注意什么了,反正她平静了许多,也显得真正的有些成熟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不但时刻关心她的学习,还找了一个数学老师给她补习弱项,就在今年的中考中,通过最后阶段的努力,她最终上了比较如愿的高中。
  通过这件事情,我也逐渐的认识到,鼓励不是万能的,有时直面矛盾,一真见血的指出问题,反而更加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