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装在套子里的人》夸张手法的运用

作者:湖北兴山一中 张自琼  时间:2007/12/11 21:41:4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750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张扬人物的个性,只要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展示人物形象,也就不难理解这一形象的特定意义,也就不难把握小说的主题。现结合文本分析如下:
  1、 运用夸张手法张扬套中人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而套中人别里科夫的生活习惯却与众不同。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别里科夫也总是:头上戴一顶帽子,脸上戴一副黑眼镜子,两耳堵着棉花团子,脚下穿着长筒雨鞋子。就连他的笔也有笔罩子,小刀也有刀鞘子。别里科夫的卧室小得象一只箱子,床上永远挂着帐子,睡觉总是蒙着被子,屋里还生着火炉子。别里科夫就是这样把自己从头到脚,完完全全装在一个个套子里,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的影响,按照自己故有习惯生活,这就是别里科夫生活的套子。这个套子让他的生活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畏首畏尾,猥猥琐琐。
  2、 运用夸张的手法张扬人物的思维习惯。生活中人们往往有自己思维模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定式。别里科夫的思维定式从他的口头禅可以看出。凡事“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才觉得不会出什么乱子。凡是违背禁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他总觉得会出什么乱子。这就是别里科夫的思想套子。在这个套子的束缚下,别里科夫看不来生活中涌现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新现象,中学教师骑自行车他看不惯,穿着绣花衬衣出门他当然也看不惯。总之,凡是新的东西他都不相信,都不喜欢,都不接纳,甚至都加以反对。
  3、 运用夸张的手法张扬人物的心理习惯。在身体和思想的双重套子下,别里科夫-的心理一直处于惶恐不安的状态。“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虽然看来与他毫不相干的事,却惹得他闷闷不乐。”“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这种惴惴不安的心理状态,深深影响别里科夫的生活,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让别里科夫自己痛苦,也让别人跟着他痛苦。
  4、 运用夸张的手法张扬人物的恋爱恐慌症。男女相爱,是人之常情。两情相悦也是非常欣慰的事。但爱情带给别里科夫只是不安和恐慌。促狭鬼画的“恋爱中的人”那张漫画在一般恋爱中的人看来是小事一桩,会一笑了之。但在别里科夫看来,却是天大的事情,让他难堪得很,让他不安得很。“天下怎么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颠倒黑白,是非不分,一定得想方设法解释,千万别让人误会。未婚妻华连卡在大街上兴高采烈地骑自行车令别里科夫心里乱得很,自己的未婚妻怎么能这样呢?大庭广众之上,众目睽睽之下,真是不成体统!为了向柯瓦连科澄清事实,证明自己和漫画没有一点关系,别里科夫心里烦得很。自己怎么会做出这么荒唐的事情来?自己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上正人君子。 
  5、 运用夸张的手法张扬人物外在的影响力。“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物,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陶冶,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破牌,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因为别里科夫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他是十九世纪沙皇封建恐怖专制的缩影,他维护的是沙皇守旧没落的统治,他代表的是沙皇的立场和态度。
  6、 运用夸张的手法张扬人物内在的虚弱无力。别里科夫为了了却自己的一桩心事,证明自己与漫画的内容无关,于是去找柯瓦连科解释,并好心给这个青年人一个善意的忠告,但结果不仅没有被柯瓦连科接受,反而被他了赶出来时,此时别里科夫心里慌得很,当别里科夫从楼上乒乒乓乓地滚下楼时,他心里怕得很,不是怕自己摔成残废,而是怕别人知道,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来一张漫画什么的。特别是华连卡那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虽然不是出于嘲笑,只是觉得别里科夫从楼上摔下来的样子的确很滑稽很搞笑,但这笑声却威力无穷,极具杀伤力,给别里科夫以致命的伤害。“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一个月后,别里科夫死。”具有辖制一个学校和一个城市的别里科夫,竟然被一个女教师的笑声给笑倒了,甚至给笑死了,真是不可思议。其实不是女教师的笑具有如何的威力,而是暴露出别里科夫之类的人内心是多么地苍白、空虚和无力,虚弱到不堪一击,他们在生活中作垂死的挣扎,从而也暴露出沙皇专制统治的虚弱无力。
  在作者多角度,多层次的夸张之下,别里科夫顽固保守和胆怯多疑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一个身受沙皇封建专制戕害的,但又反过来想戕害别人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就定格在读者的心中。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别致的悲伤· 于09-01 22:46发表评论: 第1楼
  • 不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