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醉花阴》
作者:不详 时间:2007/12/18 13:32:3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723
中国文化史记载的人物多是男性,其实有很多杰出的女性,她们才华天成,冰雪聪明,文学成就另辟一径,却多不为现代人了解。今天我们走近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学习她的《醉花阴》
二、分析鉴赏
1、请一个同学读全诗(注意词的韵律和节奏)、接着全班诵读一遍。
2、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愁)你从哪些语句中能够体会到这种愁呢?
提示:“永昼”表示愁的程度很深,无法抹除。
“半夜凉初透”愁得无法入眠。
“人比黄花瘦”愁的结果,人不如花瓣细长、枝干枯瘦的菊花。
教师:从中可以感受到李清照愁苦满怀,那么词人为什么而愁呢?词中有写到吗?
“佳节又重阳”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况是家人团聚、祭祀祖先的重阳节了。(补充:重阳节又叫作“重九节”、“登高节”。六为阴,九为阳、九月九日就是重阳;登高是免灾避祸的活动)这里,告诉我们她的愁是有缘由的这是一种相思之苦。此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江南重镇为官,四十五、六岁,却无一子半女。在这样的战乱时代饱受了相思之苦。
其中的“有暗香盈袖”是不是也隐含了这样的一层意思呢。古诗当中有“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古诗•庭中有奇树》)的诗句。意思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可是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表现了对丈夫的无限思念。
3、师:关于这首词的相传有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那么请同学们品味一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的妙处何在呢?
比较同样是以物写瘦的诗句与词句相比哪一个更好?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秦观《如梦令》
“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 (程垓《摊破江城子》)
A这个比喻与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却始终不见一“菊”字。词人用“东篱把酒”这样的典故与“暗香盈袖”的描写,突出咏菊的话题,“菊”的色、香、形态,俱现笔端。清代陈廷焯《云韶集》评价说:“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B 这三句共同创作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仁的境界。尤其是帘卷西风,时令于环境气氛做烘托,使人马上想到一副西风瘦菊的画面。很有意境美。
三、拓展阅读
这首词展现了李清照的相思之苦,但这只是她悲惨命运的一个开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病逝,李清照经历了人生最大的悲恸。为了躲避金人,李清照开始了滇沛流离的生活,她与赵明诚一生搜集的文物,赵、李二人所收藏的宝物已所剩无几。在战乱重来的时候,李清照又逃亡到绍兴金华,写下了脍炙千古的《武陵春》等名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忧患意识和哀愁色彩十分浓厚,国破家亡后,李清照独自渡过了一段漫长的悲惨凄凉的岁月,词人从忍受巨大心灵痛苦中煎熬过来。这一阶段,她写了许多诗词,都充满着凄怆、悲恸。以《声声慢》和《永遇乐》两首词,最为典型地代表了晚年李清照的心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千般滋味,万种悲苦,用一个“愁”字如何概括得了,如何承受得了!正如梁启超所说:“那种茕独栖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她的哀怨、留念和感伤,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因而在《永遇乐》表达了众多与她处境相同、经历遭遇相似的人们的共同心声。李清照此词曾感动了一百多年后的词人刘辰翁,他在自己所作》词前序云:“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 可见李清照此词代表了南渡士人的共同心态。
四、李清照的成就
李清照词作的成就随着时光的推移越来越被后人所推崇,清朝著名文学家王渔洋称李清照为词家婉约派的宗主,他把李清照和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另一词评家更把李清照和唐朝大诗人李白并列,以李白、李后主和李清照为“词家三李”。可见历代对女词人李清照的评价之高。当代宋词专家夏承焘先生这样评论李清照:“在婉约派这一词派中,她的词应该说是成就最高的,她是整个北宋词中婉约派最恰当的代表人。”
缪钺先生谓:李易安词风“神骏”,其超卓之处,一为纯粹之词人(提出词“别是一家”);二有高超之境界;三富创辟之才能。此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菊花喻美人,前无古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连用十四个叠字,为之有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也是易安独创。。
五、结束语
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艾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