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赏析
作者:周立雄 时间:2008/1/5 12:18:1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206
小思是香港当代女作家,她集教师、学者、作家于一身,勤奋专注地在文学的漫漫长路上孜孜以求,获得了众多的美誉与好评。小思的散文创作,感情真挚深沉,文笔典雅优美,深受海内外读者推崇。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袁勇麟曾这样评价小思的作品:“小思以抒情的笔调、哲理的思维方式,表达她对日常生活、社会百态、人情事理的看法,她的文章除了保持一贯亲切、诚恳、悲天悯人的风格外,同时更流露出一种强烈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蝉》正是这样一篇“以抒情的笔调、哲理的思维方式”以自然界的蝉声来揭示生命意义的精美短章,它采用了托物言志和抑扬结合的写作方法。
通篇写蝉,写蝉鸣之“早”,写蝉鸣“不休”,写蝉“小”而声“响”,写蝉鸣“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从而引出朋友的话:“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到此为止,方凸现出作者写作的目的,原来并非为写蝉,写蝉只是一个寄托,一个铺垫,目的在于揭示生命的意义,不管生命是长还是短,都要好好地珍惜生命的每一天。由对“物”的描述,到对“志”的揭示,水到渠成,毫无斧凿之痕。
此文虽为短章,但作者的感情却有起伏。先写蝉鸣使人烦,使人不解:“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读了后文,方知此处为抑扬结合写法的“抑”之笔。接着笔锋一转,写朋友对蝉珍惜生命的感慨,写我对蝉鸣深蕴着生命意义的顿悟,对“那烦人的聒聒”的“宽恕”。这一抑一扬,使得行文有波澜,主题的揭示更巧妙。
生命的哲思
《贝壳》与《蝉》一样,是一篇托物言志的精短散文。作者借助一枚小小的贝壳,寄寓她对生命、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文章富含人生哲理,令人深思,耐人寻味。
一枚小小的贝壳,却“非常坚硬和精致”,是“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人交换的宝贝”,极言其珍贵。接着自然而然发出感慨:“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这正是后文“言志”的一个触点。由此引发出作者对生命、对人生的哲思:人在世上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比贝壳里的生命更长更多,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能力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从而“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本文前半部分写贝壳,后半部分在此基础上揭示作者受到的人生的启迪。作者由贝壳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人生,表明了一种仔细认真、积极进取、留芳后世的人生态度。卒章显志,妙若天成。(发表于《学知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