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分数评价能否走出“减负”怪圈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15 18:05:16  来源:《中国教育报》转载  人气:401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这是在中小学校广泛流行的一句顺口溜。最新公布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要求,在中小学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而且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给学生排名次。
  这一规定经媒体公布后,立即引起热议。有不少家长和教育人士疑虑,无分数评价能否撼动应试教育的坚冰?
  “减负就像一只皮球,越拍反弹越高”
  书包越来越重,考试越来越难,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尽管自上而下的“减负令”下了不少,学生课业负担却有增无减。很多地方教育部门也作了不少努力,但是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一位小学校长形象地对记者说:“减负就像一只皮球,越拍反弹越高,这已成为一种怪圈。”
  去年11月,武汉市教育局提出包括规范作息时间,限制课时、作业、考试总量等17条“减负令”。河北省也曾对中小学学生的作业数量、睡眠时间等作出明确的限定,要求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作业,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但即便是如此量化细化的减负措施,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最新公布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要求,在中小学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中小学校、班级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允许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
  事实上,不准对中小学生按成绩排名次的要求早已有之,但在各所学校几乎都是一纸空文。济南市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妈妈对记者说,对于这个规定学校一般都有一套应对的办法,发到家长手中的成绩册上确实没有分数,只有A、B、C、D几个等级,但是同时下发的试卷上分数标得很清楚,有的卷子上还同时标明了这个成绩在班里的排名。
  这位家长说,过分看重分数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各种频繁的考试之后,学生、家长、老师关注的不是哪些知识还没掌握,而是考试的分数和名次。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成绩加班加点,学生负担越来越重。
  素质教育受阻,关键是评价体系出了问题
  为什么学生负担只增不减?素质教育实施起来阻力重重?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唐汉卫认为,现行的评价体系是一个瓶颈因素。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考分高就是好学生,考分低就是差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只见分数不见人,冷冰冰的分数无情地把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心理卫生研究室主任翟静多年来接待了很多有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她说,很多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症”。有的孩子因为一次或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在班级里的名次后退了,就感到焦虑、厌学,有的甚至会做出过激行为。“分数评价对孩子心理的负面影响太大了。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绝大多数学生从中得到的不是肯定,而是巨大的压力。”她认为,不公布成绩名次、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这种心理压力。
  实际上,为分数所累的不仅是学生。一位班主任告诉记者:“不仅家长和学生紧盯着分数不放,老师也是受害者。”因为有不少学校把班级分数、排名作为老师评优树先、升职晋级的依据。一位小学校长也无奈地坦承,区里每学期都要根据学生成绩对学校进行排名,学校只能对老师进行排名。
  也有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分数评价对学生有激励作用。一位名牌初中的校长说,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差异、名次有先后,这是客观存在的。他认为,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有其先进性,但是在当前的国情下实施起来不那么容易,分数评价还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有效存在。
  “素质教育关注的是教育过程,科学的教育评价应该综合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必须改革分数这个单一的评价方式。”山东省淄博市教科所副所长魏耕祥认为,评价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不仅理念要变,操作办法也要可行。在评价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教育部门必须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确保产生实际效果。
  无分数评价推行需要改变应试体制
  山东此次提出的无分数评价目的是改变分数这个单一的评价标准,把学生的日常表现、整体发展水平纳入评价视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具体来说,要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初中实行学业考试制度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制度,小学生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这一方案发布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有家长表示赞成,但也有家长疑虑:如果不公布考试成绩、不排名次,家长怎么才能知道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呢?也有中小学老师对无分数评价能否推行下去并不乐观。不少人认为,高中、高校的录取标准都是以分数论英雄,学生分数之外的素质发展状况不被重视,这才造成从小学到中学只注重分数的一元化评价标准。中小学要放弃分数这个简便直观的评价方式,首先要改革中考和高考“指挥棒”,如果应试教育的体制不变,没有哪个学校敢冒风险实施无分数评价。
  也有专家认为,让学生从分数的重压之下解放出来,需要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同时要改革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方法。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