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真才实学的教师脱颖而出——深圳市2007年教师高级职称评审现场见闻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19 0:57:2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091
  结构评价、面试答辩、网上评审……2008年第一个工作日,记者深入2007年深圳市教师高级职称评审面试答辩现场,所见所闻,深刻感受到创新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带来的新亮点。
  创新源于认识。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深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宝泉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创新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与方式,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良好环境,让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深圳市2007年共有866名教师申请参评高级职称,分设22个学科评审组。实行结构评价,定性与量化评价相结合,是2007年深圳市教师职称评审的第一大亮点。
  参评者能否通过,既取决于定性评价部分,包括年度考核、学历(学位)资历、继续教育、计算机考试等情况,又取决于量化评价部分(100分),包括思想政治(15分)、专业技术能力(25分)、论文论著(15分)、业绩成果(25分)、面试答辩(20分)等情况。
  “参评者的综合评价情况,在同类学科的排名情况,根据各项得分计算出来,一改以往‘评议’排名的做法,更能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评委们对“结构评价”、“量化评价”给予充分肯定,“结构评价更注重教师专业技术核心价值、综合素质、能力与业绩,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评老师反映如何?”
  面对记者的疑问,评委们反映,参评教师就盼望这种“公平评审”,靠真才实学去争取。几名正在现场的年轻教师一致表示:我们欢迎这种改革。政策条件明确,考核内容具体量化,老师心里有底,可以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扎实努力,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职称进行积累,不必担心因为没有关系而落选。
  面试答辩是2007年深圳市教师职称评审第二大亮点。面试答辩既是“打假”,又是“淘金”。所谓“打假”,论文是否本人撰写,业务素质能力怎样,学科组评委几个质询与提问,便见端倪。所谓“淘金”,综合素质好的教师,无论是否在知名学校任教,都像一块“金子”,可以在这里充分展示,闪闪发光。
  在面试空档时间,记者悄然进入“中学语文”学科组面试室,现场经历一位老师面试答辩的全过程。
  “面对评委,我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就如当初进入深圳一样,只要考核公平、公正,凭自身实力不能通过,我也心服口服。”走出面试室的老师对记者的提问,回答得既肯定又自信。
  “面试答辩注重综合素质考查,给参评教师提供了展示教育智慧和教学才华的平台与机会,通过这个环节,我们发现了一批很优秀的教师。”一位评委对面试答辩赞赏有加。
  “科学”评审组反映,在面试答辩中就发现一位35岁以下、非常优秀的教师,评委都很兴奋。分管人事的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陈贤德听到这一情况,高兴地说:“职称评审没有年龄限制,就是要让业绩突出的优秀年轻人脱颖而出!”
  第三大亮点是网上评审。乍看只是评审手段的更新,究其实,不仅是评审理念、评审过程、评审模式的全面创新,而且是深圳市教育系统实施“阳光工程”的又一创举。
  组织评审的教育行政部门首先建立起一套符合实际、科学规范的评审程序与操作系统,再对评委们进行操作培训。在“信息控制中心”,一位学科组组长说:“从学科组成员的审查材料评分,到学科组评议、学科组投票、学科组综合评价、评审确认及学科组结果,都在网上完成,最后的分数也是根据各个项目,按照程序自然生成,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些人为因素。”
  深圳市教育部门表示,经过实践探索,边操作,边完善,要把网上评审打造成教育系统实施“阳光工程”的品牌窗口。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