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访谈录:自主招生可逐渐代替高考
作者:佚名 时间:2008/3/6 21:45:0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30
安徽商报:朱院士,您好!作为教育界别的委员,您在本届政协会议上都关注哪些热点?
朱清时:我关注的热点一直没有离开教育领域,包括高考的改革、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等等。
目前,我注意到各地都在进行高考改革,但有一个问题非常值得重视,那就是高考改革在逐渐弱化对农村孩子的关注,改革方案让这些农村孩子的声音很难得到表达。
过去的高考是纯分数的比较,尽管有弊端,但这实际上对农村孩子最公平,唯有这样才能让这些接受较差教育条件的孩子能有与城市孩子竞争的机会和实力。我到科大以来,见过最好的学生就是1994年带的一个来自安徽绩溪山村的孩子,尽管家庭条件不好,刚入校时知识面也不够宽,但他却靠自己的好学和努力十分出色地完成了学业,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如果我们的高考改革忽略了农村孩子的利益,这不但是学校的损失,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损失。
安徽商报:您认为高考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朱清时:高考是永远需要考下去的,但怎么考、考试的作用是什么,都应当进行思考和改革。目前的现状是,考生、家长、教师乃至整个社会都对高考过分关注,就是因为高考的作用太大了,大到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我认为,教育主管部门要制订合理招生计划区域分布标准、制订完善的监督体系,就可以逐渐增加高校自主招生的力度,淡化高考的作用,乃至用自主招生逐渐去代替高考,为高校选拔人才。
“自主招生”就是高考前让各个重点中学推荐毕业生给高校,由高校组织考试,合格者高考只需要达到低于该校录取分数一定分数就可以被录龋以科大为例,科大每年自主招生的学生有300多人,这些孩子也要参加高考,但分数只要低于科大在当地录取线下20分甚至更多就可以了,这些孩子由于符合自主招生的条件,因而考试比较放松,高考压力也没有这么大了。而且,从科大来看,自主招生学生的平均素质也要明显高于通过高考录取的考生。
关键词:高校扩招
高校盲目扩招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
安徽商报:这几年,全国高校普遍扩招,伴随而来的就是高等教育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而科大这些年本科招生数量却一直保持稳定,您能解释一下其中原因吗?
朱清时:高校盲目扩招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首先就是降低教学质量。每一所大学都应该有一个极限容量。一个班级有20~30名学生,那么学生和老师之间就会有很好的沟通和交流机会;如果是40~50人,就已经到了可以承受的极限;如果再多,上课就像听“报告”,很多学生就会失去和老师交流、进入实验室实际操作等机会,教学质量必然会大为降低。
而且,一所大学只有保持适度的教学规模,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和资本去追求高水平、高层次的教学科研。目前,很多高校扩招是为了增加经济来源,甚至把学费作为学校的主要收入,但从长远来说,盲目扩招会使学校失去核心竞争力。而且,学校扩招的同时也可能背负上债务包袱,从而走上一条恶性循环之路。
2000年,科大曾经扩招过一次,本科生的招生人数从1300多人增加到了1800多人,但随后我们发现了不少问题,所以随后科大没有再扩招过,我们必须保持本科教学的质量。
安徽商报:但我们也看到,高校扩招的同时也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深造。
朱清时:这个是确实的,高校扩招是在教育资源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增加招生数量,而非盲目扩招。我认为高校扩招的重点应在增加专业和种类上,设置社会急需的专业,而不是同一专业的扩大和重复。
关键词:“近亲繁殖”
越是知名度高的大学,近亲繁殖程度或许越严重
安徽商报:我们注意到,您曾经在多种场合强调高校引进人才不能再“近亲繁殖”,也呼吁高校加大互荐毕业生的力度,目前的现状如何呢?
朱清时:从短期来看,留校的优秀学生确实表现不错,但从长期来看,同一个学校毕业的,长处一样,短处也一样,学术创新动力明显不足,科研成果也明显缺乏。自然界中基因的多样性保证“物竞天择”,使生物不断进化。而科学领域中思想和方法的多样性同样也保证了科学的不断创新。由于“近亲繁殖”,我们的学术创新动力明显不足,学生没有超越老师的勇气。目前的现状是,越是知名度高的大学,它的“近亲繁殖”程度或许越严重,而且,这种现象在短期内还不可能有根本的改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就建议以几所重点高校为核心,兄弟院校联合起来,互荐研究生和新教师,目前,我们与哈工大、西安交大互派生的比例在逐年加大,已经有了明显改观。
关键词:学术腐败
受不良风气等影响,部分教师太急功近利
安徽商报:近年来,学术腐败呈现“高发”势头,越来越多的教授剽窃、造假事件被揭发出来,安徽高校同样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您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朱清时:我清楚地记得,1991年我当选院士的时候,学术界对于“学术不端”、“剽窃”等现象是相当反感的,但是现在学校、社会似乎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有些宽容了,这也让我感到担忧。
我觉得学术不端的主要原因有几个,一是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的影响,二是现在各种评审机制的弊端,包括评教授、评奖、涨工资都要凭教师发表了多少篇学术文章、论文被引用了多少次等等,而同时,一些教师也太急功近利,想走所谓的“捷径”,抄袭、剽窃别人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此外,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一线教师教学压力增大,科研时间减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安徽商报:您觉得学术腐败是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
朱清时:学术规范主要还是靠个人的诚信和自律,对于学术不端等问题,应建立有关的学术道德监督和鉴定机构,把造假者首先从学术道德上淘汰。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