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鸟——解读苏童《我的帝王生涯》

作者:天津师范大学 刘蔷|  时间:2004/12/1 22:11:2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825
 
  我是走索王。我是鸟。
  这是前几天再读《我的帝王生涯》里最让我刻骨的一句话。很吃惊于自己对苏童一贯的忽略,纵然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曾连同苏童被炒得一塌糊涂,我也曾是无关痛痒地漠然着。还记得很久以前曾在无意中看到过他的照片,很江南才子的模样,圆脸,温厚谦和的男人。对他的作品并无关注,直到不久前在网上看过《像天使一样美丽》,才被那种写女性细腻入微的视角和轻盈琐碎的语风所打动,还有的,该就是文章深处所藏着的那种抵抑不了也反抗不过来的命运和悲剧,其实,与其说是命运尚不够准确,更应说是作者对人性诸般可悯的深度刻画,对各种人性交织而成的一种人性大环境的漫画,以及对人在人性大环境里终被折糜和被掩埋的悲剧性,故事带有强烈的真实性和写实色彩,虽然实际上他是一位最能虚构小说和场景,包括对女性心理如此贴切而又拟真的捕捉及写实的作家,这一点不能不让人感到惊讶。很多时候,看他的小说,到最后会让人从头顶一直冷到脚根,偏偏有溺水一样的无奈。抓不到一根浮木的错觉,只能看着那仿佛遥远的灭顶之灾就这样来临。
  苏童的言语间揉和了太多古老东方意境,像宋词一样婉秀凄冷,处处弥漫着诗一样的华丽,却又在小说的行文叙述中始终保持着冷静和漠然,情节间极尽曲折圆转之能事,不见任何刻意雕琢的痕迹,这使他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叙事抒情同样谐调而融合的张力。
  《我的帝王生涯》是一部纯虚构的作品,哪怕是看过他最早的代表作《1934年的逃亡》以及后来的长篇《米》,乃至被搬到屏幕上炒得红火的《妻妾成群》,我仍然要认为《我》是最好的。作者抽取了东方几千年历史浓缩的精髓,以灵感如泉涌的方式重现了一回历史。而这历史的表象却是蒙胧的,没有确定年份没有确定缰域的帝王生涯,如同《呼啸山庄》作者夏绿蒂。勃朗特对于故事背景的处理,带有不确定却几乎映射在每一部历史书页之中的影子。苏童用了一个小童的视角来叙述,用一种掺合了东方神秘和西方魔幻的笔调,带着潮湿的阴冷的宿命的调子把一切组合起来,小孩童稚的眼神和十四岁已经蒙胧中猜测犹豫并且逐渐蒙憧着的心从预感到自己帝王生涯的那一刻开始,就有了一种奇异的忧伤和轻灵,人物命运的峰回路转和那些宫韩之间的罪恶和黑暗,拼抢和挣扎,吞噬和阴谋,在带着种种隐喻的惨青色调里扭曲变形。所有人物包括叙述者自己在内,都是面目隐忍地在各种利害关系之间性情狞狰。在这之下的内涵,则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出帝皇生活及后宫写照,虽然这一主题被后人以各种形式翻炒,但苏童却以他独特的方式,用最轻盈的表叙和最具个人意象性的视角来揭示出最重最有代表意义的不见丝毫伪饰的一切。而整个文章,最值得称道的一点就是那种一气呵成的灵感喷涌,任想象任意挥洒,水到渠成,没有丝毫勉强。在历史再塑的这一层下面,应该就是这部文章的内核所在,也就是一种人性与命运之间冲突和超越。人性,一直是在苏童笔下百般挠弄千般刻画所在,人性之可悯与人性之可贵,皆展现的淋漓尽致。身为帝王的生涯使一切悲剧重复上演,越走越往下沉,人性沦落到毁灭一切毁灭自己的地步,万劫不复。而小说后半部分却出现了转机,帝王生涯的结束,代表着外在的命运束缚的力量被剪断,人性从根本所萌发出来的用“走索”来隐喻的自由和自在,开始在人物的身上一点点复苏,一点点的实现。只在站在高高的索上,自由而舒展时,他才感到整个世界在他的俯瞰之下,他才是王。人的生命对于自己,是一种破开和脱壳的过程,当他感觉到“我是鸟”的时候,他的精神已处于一种高度的自由之中,包括人性,也从当帝王时残暴懦弱的昏君,成为一个有着坚强心性的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又非常流转自如的转化,达到了艺术形式与表叙内容的浑然一体。
  文中的走索,以及鸟是最为鲜明的象征。文章一开始,就是近山堂的晨读和白色的鹭鸟,隐陶的飘忽。这一小段开始让人读得比较清气,从主人公返回皇宫接受本是由别人代他“矫诏篡位”而来的皇位开始,整个文章就走入了一种阴郁的、似有似无、若即若离的以轻见重的情境之中去了。白色的小鬼、疯子孙信的预言,觉空的远走,冷宫里的哭声唱腔以及那些隐隐约约的残酷故事和变成黑紫色的结成了枷的血意,全都萦绕在那片皇宫之中,女人,是描写的最多的群体,皇甫夫人不动声色的冷酷、杨夫人被活埋的哭喊,孟夫人市井粗俗的漫骂,胡皇后的难缠,后宫诸妃争宠的诸般心计心段,蕙妃从单纯无知的女孩转成可怖的妇人等等一切,表面上看都似围绕着燮王这个中心轴来展开争斗,而实则上却是权利的角逐战,被权利蚀化掉的人性,以加倍千疮百孔的姿势展现出来。包括作为主角的燮王,也是权利的牺牲品。而最有代表性的则应该是从文章一开始就出场的被割去十指的慧娘,当假的燮王被真的燮王推翻的那一天,怀有假燮王孩子的妃子逃到冷宫,被已经在冷宫折磨得变态的慧娘活生生踩死。这就是被扭曲之后的人性,被践踏之后的生命,以如此活生生血淋淋的面目在苏童水气弥漫冷意幽然的腔调里一幕幕展开,一幕幕证实。 
  实则上,在政治包括后宫琐事里,燮王一直都是一个受着摆布的角色,他无能、懦弱、多疑、残暴,一切都操纵在众人的手中。只有中间一段,他与蕙妃的相恋,对蕙妃的刻画,与对他的描写,刚好是两个走向,蕙妃由单纯无知活泼生动的品州女孩自受他宠爱以后,悲剧的命运就如附骨之蚶,使她一步步变成多疑、紧张、神经质夜夜担惊受怕遭遇排挤迫害的女人,最后被赐死,更因为他念着相恋一场的情份,偷龙转凤送她出城上山削发,却没想到日后他被贬浪迹江湖时竟在青楼妓馆之中再度重逢到她,爱情没有人,情分也生疏了,彼此钝得甚至起不了梭角,一切何止是物事人非,站在命运的面前人物苍白得跟纸一样。文章最好的结局更有说明意味,他已完成了精神上的超脱,他终于感觉到了灵魂深处升起的那只光芒四射的白鸟,而蕙妃却变成坐在菜市中央披头散发卖着从前他们热恋时写过的诗笺……那些爱情的见证,就这样被坐在地上蕙妃的叫卖:“燮王情诗的真迹啊……钱一张……”很推心的写,作者平心静气地道来,让看的人一直冷到心底,回不过气来。 
  其实,最喜欢的还是那个年轻生动活泼的蕙妃,当他们初见时,在皇宫城墙下,垂柳的道上,“沿着御河奔跑的女孩子。透过薄雾我看见她在悉心模仿飞鸟展翅的动作,鸟群飞时她就扇前跑,鸟群落下时她就戛然止步,用手指顶住嘴唇发出叽叽喳喳的鸣叫。”这段描写是最为灵珑剔透的,隐喻了灵魂的自由是如同鸟一样的展翅而飞。那个女孩,从最初的灵魂自由到困顿涂地,走了一个跌落的过程。而主人公燮王,却从一个困顿涂地辗转奔号于帝皇生涯之中的灵魂,变成一个在索上展翅而飞的走索王,他却走了一个上升回归的过程。他们,用一种鸟的方式,完成了各自对生命对命运的剥离和破茧。 
  我窃以为,《我的帝王生涯》算是苏童的巅峰之作,也是最能体现苏童创作风格的作品之一,亦真亦幻的情景渲染,水气弥漫舒缓自如的行文节奏,优美细腻空灵婉秀的用笔,纵横自如的平衡衍接,使技巧在整部作品里毫不突兀,流露的都是灵感喷发如行云流水的自然,达到苏童写作里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实,更简单而直白的说,我个人原因最喜欢《我的帝王生涯》只为“鸟”的隐喻,恰恰触动了自己心内最敏感的那根弦。我是鸟……鸟叫的声声是——亡……亡……亡,这些感性的描述让我像跌入恒远的梦境里,关于自由的隐喻,像鸟一样的灵魂,在高空的地方翰翔,以生机无限的姿态。 
  很多时候,我会在奔跑的时候,开始张开双臂,像鸟一样拉开翅膀,以伸展的姿势向前飞奔而去。 
  我想,我是鸟。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忏悔 于11-27 08:58发表评论: 第2楼
  • 评论本身就很精彩,在我上大二时,那是在1994年的冬天,我看到了此文”我。。。”,深深被此文吸引,今日才得看到自己想说又无法描述的感受,此一时彼一时,再读此文时,我已年近40,过着平静的
  • vvann 于08-27 23:15发表评论: 第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