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语文话整理

作者:佚名  时间:2008/3/26 12:41:0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18
  距离高考只剩下短短90多天,如何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拼出效率,是摆在师生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实,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如果穿珠引线,整理好知识,站在系统的高度上高屋建瓴、八方联系,定将使复习全面细致,也将使自己才思涌动,在应试中掌握一定的主动。
  语文学科也这样,也需要整理。
  不过在整理知识之前,首先要整理好自己的心态。常在早自习上看到一些同学抱着字音表或成语表或是名句集锦猛读,好些天了没有改变。还有一些同学把挤出的一点儿可怜的语文学习时间,放在了早自习,匆忙做着一会儿老师就要讲的习题。在刚开始讲现代文阅读的时候,我问同学们文章你看过几次,很大一部分同学说是两次。读两次就敢下手,能做理想吗?于是当堂再做,做了再讲。其实,本应静下心来,让自己急躁不安的心多一些理性,“整理”一下自己的内心,分析自己的语文弱在何处,复习该用如何的方法。被动的不兼顾整体地去做题、背诵,收到的效果或许不是很理想。比如你花了很多的时间去背复习资料中的字音(形)表等记忆性内容,而把病句、扩仿写、作文等放到了一边,可能使已掌握的内容也生疏、遗忘。还有照着名句集锦背课本中的句子,效果又如何?你应该盘点自己,盘点考点,依据考试的分值和自己的优弱点进行整理,整理出自己在整体意识下的复习重点和时间和方法。如方法中,每次把复习的板块费时费力的全看,还不如圈画出已掌握的和未掌握的内容,下次复习是只看未理解的,收网式复习效果好。做好了这些静下心来:
  一、整理好课本。课本是知识的根本,厚厚的六本书,复习中看似鸡肋,实则有味。如果细致整理,认真分析,穿珠引线,寻找联系,得到的不仅是全面、系统的知识、也将激活自己的思维,使课本由厚变薄、由死变活。如集中地地整理课下的注解,其中的字音(形)、成语、文学常识、都可因放在了语境中容易记忆,还有一些注解中涉及的人物和句子可以做作文素材为我们所用。背名句时不仅是为了默写,放在篇中分析其成为名句的思想性,对同类内涵的句子进行集中,或许还可用在作文中。回顾课文的内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美好情感及写法,把一篇文章可传达的主要信息和自己的感悟压缩出来,然后对着目录把整理出来的信息要点标识有目录侧,就可以对着目录一揪一大串,在做如语言运用题及作文时就可能产一些脑中空折的现象等等。
  二、整理好试卷。随着我们的月考和平时的班级测试,同学们手里都积累了不少的试卷,如果说弃之不用,废纸一摞,如果利用起来,“卷”微“识”著。因为老师在每次的出题中,都有其阶段性和全面性的思想体现的其中。把每次卷中所错的题进行整理,分析是知识的问题还是答题规范的问题。因为一次错误可能不代表什么,但多次就说明了问题。如错在了病句上,此方面复习就要适当加重;错在了文言文翻译上,就应该适当地再做一点,完后找老师评判一下发现问题;如果错在了现代文阅读,就要看是自己理解上的问题还是答题规范技巧上的问题等等。还有卷面上标识有老师讲卷时,老师提醒的或是自己感悟的内容在上面,也可利用起来,是否的有成效在模拟中就可得到验证。总结盘点也是一种收获。
  三、整理好作文卷。可能有些同学因“历史问题”对这处于高考半壁江山的作文存在一定偏见,复习中不是处于重要地位,认为下不下功夫一个样。其实有所为与无所为肯定不一样。配合好老师安排的复习外,再把自己平时作文收集起来,汇总整理也有收获。因为随认识的增加,能发现以前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使自己对自己的缺点看得更清,力图改进。还有以前作文的老师训练角度也不同,可能这次是训练结构,下次是立意、下次是拟题、下次是文中修辞的应用,通过整理使这些内容在头脑中整体明确起来,引起下次对这些内容的全面兼顾。此外老师的评语、修改处都可能为你提供某些改进的信息。
  四、整理好资料。为了在订阅的复习资料之外对同学们增加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扩展训练,老师为同学印发上许多资料。这都是经过教师筛选过的精华。如讲得体是印发的谦辞敬语;讲文言文时为帮助理解而印发的古文化常识,还的一些作文的范文等等。这也是可利用的对象。因为在发前的学习中对这些内容只处于一种了解层面,未引起自己的有意注意,有一定的遗忘。如把这此内容“粗略”地过一遍弃“无用”记“有用”,也可能使一些已暂时遗忘的东西再回到记忆库中。盘活了知识,活跃了思维。
  当然,还有你曾经做过的笔记。
  知识的学习中,是功夫和方法的叠加,通过整理,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了理性的理解,你定将有所收获。如在以前的复习中你还未利用起来,不妨一试。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