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博客与教师发展

作者:湖南师大附中 樊希国  时间:2008/3/26 19:05:3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966
  当网络生活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近几年基于网络的个人博客(Blog)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很多领域迅速窜红。在教育领域,以教育界人士为主体基于教育实践以探讨“教育”为主要话题的教育博客也如火如荼,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札记、教学课件、科研课题,甚至是教师自己的人生感悟等等,通过博客平台,进行跨时空的相互交流、探讨。笔者认为,教育博客在教育领域的日益普及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专业发展和事业发展,它不仅是教师释放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更是教师认识自己、成就自己的平台。
  那么,教育博客到底具有怎样的魅力,促进教师的发展呢?
  首先,教育博客作为记录平台,能促使教师职业声望的提高。
  教育博客的基本功能是一个记录平台。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课件、反思笔记等依照一定的次序放在教育博客上,这时教育博客充当了一个文件柜的功能,但这个文件柜并不同于以往的办公桌上文件柜,因为博客文件柜是无限大的,同时也更加有层次,不管多少年以前的资料都可以轻轻点击而拿来,用不着翻箱倒柜而满头大汗。博客文件柜还不同于办公桌上的电脑,办公桌上的电脑有文件柜的功能,但具有私密性的特点,而博客文件柜却是开放性的,具有共享的特点,这也是博客作为记录平台的最大特点。
  教育博客的这种共享性,将教师这种专门职业的工作内容呈现在大家面前,有助于人们对教师职业特点的了解,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任何职业的声望,都与当时这种职业在社会中地位以及人们对它的期盼程度相关,当然也与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群素质分不开。当前,教师的地位其实是较低的。由于教育的特殊性,人们对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往往给予了极高的厚望,而现实又是总是不尽人意,人们对教师工作的特点并不了解或者了解不多,甚至是存在一些误解。教育博客的出现,让更多的人了解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艰辛劳动,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了解教师职业的崇高。教育博客像是一个无声的宣传员提醒着人们、暗示着人们,教师职业是艰辛的、无私的、高尚的,从而提高了教师的职业声望。
  其次,教育博客作为交流平台,能促使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在教育博客上,博客内容是一种共享的资源。我需要的时候,可以浏览你的资料,向你借鉴;你需要的时候,可以打开我的资料,寻找信息。通过教育博客,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从而促进教师以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为主体的专业素养的发展。
  但更重要的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依靠的是作为交流平台的核心——交往与对话。马克思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教育在本质上是人与人的精神交流和相互创造,人性只能由人性来培养,情感只能由情感来陶冶。把交往与对话纳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中,这是由人的本性、教育的本质及教师的职责使然。教师最主要的交往与对话有三种:一是与学生间的,二是与老师专家间的,三是与家长及其社会上其他相关人员的交往与对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将交往当作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不可避免地造成交往与对话的实质性缺失,从而出现了很多的偏差。
  教师与学生间的交往与对话是最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强烈的成就感首先来源于学生,但他们之间的对话仍有诸多问题。比如在教育观念上,由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盛行,教师很难以平等、民主的姿态与学生坐下来进行心对心的交流。再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也积极践行“对话”的教学方式,但却很难真正贯彻其精神,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只与部分学生特别是尖子生有一些交流与对话。本来“对话”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不仅意味着对话的双方具有平等的地位,也意味着每个学生都具有平等对话的权力。这种针对部分学生的对话实际上掩盖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剥夺了另一部分学生平等对话的权利,进而剥夺了学生平等发展的权利。此外,教师的“对话”常常是预设的,这种形式上的对话实际上是一种兀自言说,教师仍以独白者的面目出现,是一种异化了的交往。在第二、三类的交往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与第一类交往相似的情形,要不就是教师之间或与家长间交往的缺失,教师只是孤军作战,要不就是即便有交往,也是形式上的,并没有达成实质上的理解与对话。导致对话与交往缺失或异化的因素是什么呢?除了教师在观念上没有真正领会其精神精髓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真正的对话与交往,是一种情境,它需要一个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并且这个空间不能有太多的规则性和确定性,否则,交往和对话就会受限,受到束缚。
  教育博客的出现,打破了时空限制、身份限制,打破了话语霸权,给每一个人充分的平等的话语权,实现教师与学生、其他教师、学生家长等人员之间真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对话与交流。教育博客上的话语权是平等的,教师具有话语权,学生、其他教师、家长等也有同样的话语权,就在这种分享与互动、碰撞与交流中,教师个体的思维变得灵动,愈加焕发出教师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成为教师成长的不竭的动力源泉,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发展。
  三、教育博客作为一种反思平台,能促使教师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长期以来,对教师的管理,常常是对教师进行外在规范与控制,而忽视了对教师内隐状态的探究,对教师的现实工作和未来提出诸多“应然”的和理想的要求,忽视教师内在的“实然”状态,忽视教师个体的教育认识和观念的存在,或者是“被悬置为一个存而不论的背景”这样造成了外在倡导的教育价值难以转化为教师个体教育观念[参照易凌云,庞丽娟:教师个体教育观念:反思与改善教师教育的新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5)。],从而使教师发展失去立足点,影响了教育的良性发展。综观以往教师职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教师一直处于被剥夺权力和主体地位的境况。制度规定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教育理论规定了教学程序和工艺,教师就是在课堂上依据工艺规范,实现既定目标,技术化或技能化成为教师的专业追求。[参见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缺乏积极的情感和发展的内在动机,缺乏有效、适宜的反思与自我监控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
  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而教师的真正发展,应该是基于教师个体内隐的对教育的认识,基于教师发自内心的对教育的热爱,直至把教育当作一种内在的生命需求,将教育作为一种事业进行追求。教育博客的出现,令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了一个新的契机。
  博客的模式是平等的,大家畅所欲言,有相同的话语权,没有外在权威的统治,凸显了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在博客上面,教师对教育问题的言说是基于教师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它不是根据某些外在标准认为“应该如何的理论”,而是教师内心真正信奉的、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使用的理论”,它能反映教师个体如何看待教育的真实状态。教育博客,就像是教师自己的一方园地,在自己的园地里,教师以多元而生动的样式呈现和描述着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故事、经验、行为以及自己生活方式,并且对这些个人的“经验事实”进行领会和反思。因此,在这种方式里,对教育问题的呈现更多的表现出私己性、个体性与情境性,对教育问题的真实体验,更能引发教师切己的感悟和内心的震动。教师在博客中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的体悟、反思和追问,与外在的教育权威的说教相比,当然更能自觉地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因此教育博客能使教师真正达到“为自己的教育进行研究”“对自己的教育进行研究”“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研究”的理想情形,从而实现教师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发展。
  同时,教师利用教育博客在纪录中反思,在反思中纪录;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交流,用个人理性的审视和筹划,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更是用“教育心”来经营自己的教育,从而促使教师对事业的追求。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