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拾零

作者:秋祥文 陈丽萍  时间:2008/4/1 12:41:1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16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一首古诗。它是李白的一首七绝名作,也是他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理解该诗的过程中,笔者产生了几处疑问,现把自己粗陋的想法写下来,以期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两个“龙标”的含义 
  首先来看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龙标”。课后注释解释为“唐朝县名(现在湖南黔阳)。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尉。”那么,此处的“龙标”究竟是解释为地名,即“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县”还是官职名“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 呢?让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如《琵琶行》(白居易)中“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一句,一般翻译为“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又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诗,这是韩愈左迁潮州途中行至蓝田县时,写给远道赶来送行的侄孙韩湘的一首诗。所以,题目中的“左迁至蓝关”应理解为“我被贬官,行走到蓝田县时……”。由这些例子,我们能否推知:当“迁”、“左迁”、“徙”等这些表示官职升降、调动的词语和“九江”、“蓝关”这类词语(一般既可以解释为地名,也可以解释为官职名)连用时,如果中间没有出现“至”、“于”一类的词语(一般包含有到、到达这类意思)时,那么,绝大部分则可翻译为官职名(有时,句子本身也会出现官职一类的词语,如前文的“司马”)。反之,则译为地名。所以再回过头来看题目,我觉得解释为“我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特写诗一首,寄给贬谪远方的这位友人”可能会更确切些。 
  再来看“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中的“龙标”。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前者如“王右丞” (因王维曾任尚书右丞);后者如“柳柳州”(因柳宗元曾被贬为柳州刺史)。那么,这里的“龙标”究竟是用官职名来代指还是用州县名来称呼的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相关的背景。约在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王昌龄因“不矜细行,谤议沸腾”(《沙岳英灵集》),新旧唐书也都说是“不护细行”,(即王昌龄没有犯大的过错,充其量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而被贬谪到离京城长安三千多里外的遐荒之地——龙标。后人因为王昌龄被贬官到龙标这个地方,所以习称他为“王龙标”。由此来看,该句中的“龙标”,应该指的是“王龙标”,李白在这里是以贬官之地“龙标”来代指好友王昌龄。因此该句可以理解为“我听说你(王龙标)被贬龙标,长途跋涉已经过了五溪。” 
  二、关于“夜郎”的注释 
  关于“随风直到夜郎西”中的“夜郎”这一地名,课后注释这样解释:古代少数民族国名,辖境主要在现在贵州西部。而我们知道,王昌龄这次被贬之地在龙标,即现在的湖南黔阳。所以,照此注释来理解,我们可能会产生疑惑。作者是因为同情王昌龄的遭遇而作,表达的是对好友的担忧与关切之情,因此,才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了明月。既然如此,忧思之情就应当带到好友被贬之地——龙标,可按课文注释,“随风直到夜郎西”恐怕要与“龙标”擦肩而过了,又如何表达自己对好友的这份真情呢?所以,我觉得课文注释对“夜郎”的解释应再确切、完整些。 
  这里我综合了几种有关“夜郎”的说法:(1)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等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诗中指湖南的夜郎(与黔阳邻近)。而王昌龄当时在东南(扬州一带),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2)唐代曾三次置过夜郎县,且每一次都在不同的地方。其中两次在贵州境内,但故地在何处也众说纷纭。惟一在说法上都一致的是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在龙标地(县治在今湖南黔阳)所置的夜郎县。龙标应在夜郎的西南方,因当时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故有“夜郎西”一说。(3)《辞海》解释为:古国名。古县名。……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置。治今湖南芷江西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峨山……。《辞源》(商务印书馆)解释为:古国名。郡名。古县名。……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置,在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境内。五代时废。北宋大观二年复置,宣和二年又废……。虽然这些版本的说法也略有差异,但有一点却是明确的,那就是诗中的“夜郎”应在湖南境内,而非贵州。这样一来,我想诗人借明月来寄托自己对好友的情感也总算是有了落脚点。 
  三、是“随风”还是“随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与好友分隔两地,无法相从,而内心对友人的这份担忧与牵挂,又无可排遣,无人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月亮自然就成了他最好的知音,而风儿又是月亮最佳的搭档。所以,他将满腔的愁思,都寄与了明月与清风,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情思捎给贬谪远方的友人。我们知道,月亮、清风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赋予了它们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无知的月亮、清风化成了他与好友心灵之间的纽带。明月带着诗人的关切与同情,加上有清风的相伴,相信它们定会更快、更好地帮诗人传达他对好友的这片真心。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种版本所占的数量也不在少数。从意义上看,“君”字较“风”字确实更容易理解。“我”把忧愁、思念的心托付给明月,让它随“你”一直到“你”要去的地方。这样,也就能更直接地抒发诗人对好友真挚的关切之情了。 
  看来,不同版本各有千秋。笔者更倾向于第一种。因为它不仅很好地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这份真情,同时借用“清风”这一意象使得诗歌的意境也更趋完美,再则,也让我们较好地领略了“诗仙”李白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 
  (秋祥文 陈丽萍 浙江省绍兴市建功中学)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soul 于05-06 20:10发表评论: 第2楼
  • 不错!连是小学语文书里的都知道。
  • 烟雨的歌 于05-06 20:06发表评论: 第1楼
  •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