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探究信息分析专项

作者:于风  时间:2008/4/17 7:15:1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277
  材料探究题,它考查的是学生的探究发现能力。它把学生解题的过程变成了研读资料、处理材料、归纳整合得出信息、作出判断的过程,变成了学生阅读、分析、研究的探究过程。这就是探究题的特点,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一般地说,语文探究题就是命题者给出一段或(几段文字、图片、表格)要求考生阅读材料中提取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
  主要考点有:
  1、阅读相关材料,筛选出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2、结合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提炼观点,得出结论。
  3、阅读几则材料,结合个人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
  (一)例: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探究的结果。(答出三点即可)
  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人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材料三:曾有这样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这是一道典型的内容探究题。完成这道题,我们首先需要对每则材料进行分析、探究,从中提炼出主要的信息要点。如例中的三则材料可分别概括为:母虎强迫幼虎自己觅食;大凡成功人士必先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练;大学生对父亲为自己背行李熟视无睹。
  其次,把上面提炼的要点再加以分析,筛选,寻找几则材料的共同点。如例子中的三则材料,我们再来分析、探究,就会发现共同点是:环境(关爱)与成才(生存)的关系。材料一、二是正面事例,材料三是反面事例。
  最后,组织语言,表述结论。从正面提炼出的结论是:为了孩子的生存,动物对子女的训练是残酷的。磨难成就了一大批成功人士;“残忍”的爱比溺爱更有价值。从反面提炼出的结论是:溺爱令人担忧。
  (二)方法总结
  1、审清题目,读懂材料。
  2、分析材料。提炼要点。
  3、整合要点,筛选信息。
  4、提炼观点,归纳结果。
  注意事项:
  1、解答此类题目,应首先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然后推断:一定是材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再通过比较、分析,就会有所发现。
  2、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次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相同点),再写个性(不同点)。
  3、不能就事论事,需要上升到理论高度。
  4、写答案时,最好在前面加上序号,注意语言简洁。因为材料探究题不仅仅是考查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如果语言不简洁,要点不准确,书写潦草,往往会前功尽弃。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