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指导

作者:不详  时间:2007/3/31 20:00:4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202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主要谈谈我们学校初三语文组中考复习的一点做法。其实这些大家都在做着或者已经做过。因为我水平有限,其中有说的不足和不到的地方,还请各位给予批评指正,我们四个先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现在我主要从中考复习对教师的要求、中考复习对复习课的要求和复习过程的具体做法三个方面来谈:
  一、中考复习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的复习也要由老师来做指导,所以我们认为复习之前,老师要具备三个“心中有数”
  1、第一个心中有数。
  《考试说明》针对于2007年中考的性质、范围、目标方式、试卷结构等作了详细的说明。特别是题型示例,我们在复习前务必做到心中有数,因为它向我们明确了考点内容。2007年《考试说明》60几个题型示例涉及了字的音、形、义、词语运用、语病、文常、默写、名著、仿句、排序、图表、新闻概括等大大小小40余个考点。我们对这些考点做到了全面、细致的把握后,就可以依据考点进行复习,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每课有每课的训练点,每课有每课的突破方法,复习才更有成效。
  2、 对以往历年中考题型和学生失分点要心中有数
  纵观自北京市重新收回考权的2003年到2006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均以大纲卷为主,即“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包括古诗文的默写)”、“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三种文体阅读(其中还有只考两篇的时候)”及“写作”四大部分,大家复习起来思路比较熟悉。而今年却大不一样了,今年我们面对的语文考试卷将是课标卷,包括“积累、运用”、“理解、感悟”和“表达、交流”三部分。整体看是减少了内容,其实不然,内容不但不少,而且还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了“综合性学习”这一部分。而且考查点更趋向于能力,对此我们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不管是大考小考,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是我们复习过程中最关注和最需突破的问题。而中考更具权威性和代表性,所以我们认为历年中考中学生的失分点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比如针对于06年中考,“默写”项失分严重这一情况,我们几个就在复习设计时经过反复推敲得出:对于《考试说明》中附录三涉及的19篇文章,要让学生达到“在理解基础上完成背诵”、“在背诵基础上完成默写”、“在默写基础上完成题型检测”的程度,而且这项工作要长期坚持下去,每天有检测,每天有成绩反馈,每天有二次过关;再如“记叙文阅读”也是历年中考特别是06年中考失分较严重的一部分,因而心中有数的我们也就此制定了相应的复习方案,以帮助孩子们突破难点,在考试中不丢分,关于这一点,下面我还会谈到。
  3、 第三个“心中有数”的对象就是我们的学生。我们四名教师其中于老师和程老师是初一带上来的,我和苏老师是从初二接的班,相对来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因而本学期刚一开始我们就分别对本任教班的学生按考点难易度掌握情况进行了大致的分组,目的是复习时能够因人而异的布置任务,让每个学生在每节复习课后都能够有所收获和提高。
  二、对复习课的要求
  从今天算起到6月22日我们还有 75 个课时。其实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心理都很清楚,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只有每天的语文课才是复习的主阵地,所以,如何上好每一节复习课也是对我们的又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四个依据考前复习课“整体梳理、查漏补缺”的特点,安排了这样一个复习方案,即:开学至毕业考试前的第一轮复习,主要是以《说明》题型示例涉及的考点为复习要点,复习按“重点知识梳理与强调——学生练习巩固——教师例题分析与重点讲解”三个步骤进行。通过这一轮复习,指导学生总体把握《说明》中涉及到的基本知识与复习要点。 一练前为第二轮专题分类复习:针对考试试题内容,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言文、写作训练与创新运用六大块,进行体裁知识、语段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整体复习训练。 二练前为第三轮综合训练: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和模拟考试,通过这一轮的复习,使学生积累考试经验,并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四轮 即中考冲刺阶段的自由复习阶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缺补漏,教师侧重点拨指导,并进行知识归类、考试方法与技巧的辅导。 具体到每周就是周一进行“积累、运用”的专项复习,二、四做“写作”的专项复习,三、五做“阅读”复习。如遇到特殊情况,可以把周五的第二节课作为机动,由任课老师自行安排。
  相对实验课较多的物理、化学来讲,语文经常被学生放“枯燥乏味”之列,特别是复习课就要加个“更”字。所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的手和脑都充分动起来,是复习课成功的关键。
  我们的做法大致可以概括为:确定考点、难点突破、归纳技巧、巩固练习四步。于老师刚才这节文言文复习课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
  我再举个例子:复习记叙文阅读的第一个题型――思路题时,我们指导学生完成题型示例的考查后明确这是思路题,然后总结一下答题步骤:朗读文章、了解内容,依据提示划分部分、依据提示推出答案,精炼一下就是:“思路题,分部分;依据提示推层意”。然后由老师指定材料进行巩固,练习中一部分学生对于层意概括不够精确。我们在说课时反馈到这一问题后,通过协商认为还是引导学生从提示内容入手,看原题中出现的那两个环节都涉及了什么内容,运用的是什么句式。从仿写的角度去突破层意概括这一重点。以上环节大约用了两个多的课时,接下来就安排学生自己的复习:给他们提供阅读材料后让他们分组进行复习,设计思路题来考其他组的同学(题型自选)。这样一节课后,再布置学生自己回家自选阅读段设计题型,这个环节一般安排在周三,这样我们四位老师就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对学生的试题进行筛选整理,形成一张思路题综合练习卷,尽量关照每个班各个层次的学生。同时在试题后面缀上学生的班级、姓名,在周五时利用一节课检测。这样做,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出题时特别认真,如果试题入选了,他们还会来要求帮老师判检测和做考后分析。有的学生甚至走在了老师的前面,提前出好“修辞表达效果”、“环节描写作用”等的题型来申请入综合卷。同时复习完记叙文的“思路题”后,还可以链接到说明文的条理题、议论文论证过程的表述题,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他们仿照老师复习的步骤和方法完成复习。
  三、具体做法
  我上学的时候,最不愿意听老师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比上一届差远了!”,自己今天也身临老师的这个位置时,却也有了和当年老师相同的感受。但我们谁也没有说过这句话,因为我们学校上到校长,下到包年级干部和主抓教育的老师对这一点也都极为重视。每次年级会都会从教学质量、学情、教情进行分析,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策略,以缩小优、中、弱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且我校还有一个特色,那就是校领导进课堂做追踪,每次课后点评细致到位,帮助我们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我们四个更是空前的合作。寒假前,于老师就带着我们基本拟定了这学期的复习计划,把知识点放进每一课去安排,不定期的说课、互相听课、评奖,以此来互相提高。我们安排在每周一说课,集体准备出一周的复习内容,同时对上一周的情况进行反馈,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商量对策来共同解决。其实平时我们只要一见面肯定就是一次说课活动,随时都会听到:“你这节课的进度怎样?”,“默写这环节咱可不能丢啊!”,“我刚下载了一个作文开头的课件,你看看能用不?”……因为经常安排学生自己出题,教师的工作量无形中就增加了,但此时谁也没有退缩。为了学生看的更清楚,试卷几乎都是打印卷。您就看吧,初三这些老师每天下班时,平时拎的除了装杂物的手包外,肯定有一个塑料手提袋或者档案袋,这都成了咱们初三老师队伍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