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地看待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半月初级中学 汪华| 时间:2004/12/8 23:18:3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01
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被频繁的使用。只要是比较大中型的优质课比赛、观摩课,就离不开课件。课件的好处的确不少,比如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但使用不当,难免会带来一些弊端。下面仅就这方面谈谈我的点滴看法。
有的人喜欢用课件包办一切。用他播放录音、放映图片、出示作者简介、教生字词,用他板书、出示思考讨论题,用他显示作业检测题等等。这样一堂课下来,总感到有些杂乱,即便课堂的教学思路是清楚的,听课者也常常会被这些花花绿绿的世界搅昏了头,分不出谁先谁后,谁轻谁重了。我认为,课件应该用在最需要他的地方,要用得恰到好处,否则就会实得其反。
就拿教生字词来说吧。用电教手段教生字词的优势可真不少,可以节省时间,可以对生字设置不同的颜色和对字体不同的部分设置动画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缺乏针对性。点学生到黑板上去做,容易发现学生所犯的错误,也便于更正,用黑板教生字也可以针对某个字进行修改,这些优势是电教所缺乏的。如果我们在利用电教手段的同时,也配合使用黑板。当需要强调某个生字的时候,不妨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其不是妙哉。看来把两种手段结合起来,可以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扬优抑劣,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有人认为在阅读教学中用画面取代文字,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还是不用的好。但有的人认为形象生动的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应该用。这两种看法都是片面的,片面的看法往往会导致有这两种看法的老师,在教学时走上两个极端。要么杜绝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辅助教学,要么大量的使用画面,不给学生想象的机会。我们只有全面地看到电化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才能大胆地用它,合理地用它。比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时,从网上下载了这课的朗读课件,声情并茂的朗读录音配上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可谓声色俱佳,美不胜收。但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我并没有用它,而是自己给学生范读,让学生闭上眼,根据文字想象一幅幅画面,这样不同的学生想象的画面是不同的,倘若一开始就给大家看这些画面,那么所以学生头脑中的春的景象就是一样的,反而遏止了他们的想象力。在最后背诵课文的时候,我播放了这段课件,一是想利用画面提示内容,二是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三是给想象力差的学生以弥补。还有一些内容是要画面才能讲清楚的。比如:在教《看云识天气》时给学生观看各种各样的云的画面,让学生读了课文之后根据文字判断它们分别是那种云,认识晕、虹、霞、华。形象的东西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绿色的蝈蝈》中,播放蝈蝈的叫声。又如教《詹天佑》中火车在“人”字形的铁路上是怎样运行的,先让学生自己读书,画出示意图,然后用动画展示一遍,画对了的学生自然很高兴。假如不让学生作任何努力,就给学生演示这个过程,就抑制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利用屏幕展示思考题,较之用口述,其好处也不少。用口述老师自己必须要把问题牢牢记住,如果提问前需要一段材料或者提示,可就麻烦了。有了屏幕,你可以把必须要说的问题和材料打出来,一清二白,不存在忘记题目的现象。
多媒体给我们教学带来的利弊得失,靠我们在实践中去权衡,怎样合理地应用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摸索,去总结。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