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高收效低,高额家教害苦了谁
作者:记者 孙军 时间:2008/4/21 21:46:0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38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叫停了中小学双休日组织上课和统一自习,要求把双休日还给学生,这一举措很受学生欢迎。但记者调查发现,此举却在某些程度上增加了家教行业的“火爆”。
有专家认为,现在一些家长花在孩子身上的家教费用越来越高,但收效甚微。有些孩子甚至“厌恶周末和假期”,在课外辅导中消极怠工,这种“花钱耗时不见效”的现象值得社会特别是家长反思。
行情看涨的补习班
“我根本没有双休日,不是学校的原因而是爸妈的原因。”在青岛市某重点初中就读的小王告诉记者,从上初二开始,父母就给他请了数学和物理家教,还专门找了一位老师辅导作文,最近因为自己英语成绩下降,又增加了英语补习班。小王说,自己的周末和假期比平时上课还痛苦,除了要完成大量的作业,还要为上辅导班来回“赶场”。
小王的母亲林女士也向记者大倒苦水,每月为孩子请家教的费用超过了两三千元,差不多花费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其中单是上一位特级数学教师的补习班,每小时就要80元。林女士说,一些好教师的补习班都要找人帮忙才能报得上。面对近期不断攀升的高额家教费用,家长只能咬牙坚持。
“我们请的都是学校的名师,教学质量绝对没问题。”近日,记者以学生家长的身份和青岛一家补习学校的招生人员取得联系,他说该校的数理化补习班每天都开,学生放学后即可到补习班学习,按月交费。当记者询问相关费用时,这位工作人员先是说要见到学生并进行相关测评之后才好报价,后来又说大概是每月1200元左右。记者随后又咨询了几家别的补习学校,他们的报价都不低,如果请老师单独辅导的话价格会更高。
孩子成绩不佳该怨谁
初三学生家长吴先生最近为了给孩子找到理想家教,急得焦头烂额:“还有两个月就要中考了,已给孩子请过10多位家教,补习班也上了,前前后后花了上万元,但孩子的成绩反倒出现了下降。”吴先生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是因为这些家教的教学水平和责任心较差。
可他的儿子对此却持反对意见。在他看来,正是家教让他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本以为初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我从上初一就被套在学习上,尤其是每次请家教,父母总要把每一笔花销告诉我,暗示我要好好学才能对得起‘钱’,压力太大,搞得我都不喜欢学了。”
青岛市北区某初中班主任李老师经常接到家长的求助电话,询问孩子的成绩情况。李老师认为,随着课程广度和难度的加大加深,学生接受新知识、消化旧知识都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利用周末时间系统复习很重要。目前课外辅导的频度多为一门功课一周至少一次,如果家长给学生每周安排3门功课,按一节课两个小时计算,一天时间基本都“泡”在课外辅导上了,再加上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作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知识的巩固,想提高学习成绩很难。
别让家教断了孩子兴趣
原国家督学、青岛市教委主任陈显青告诉记者,实际上,课外辅导也是应消费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但学习毕竟有其客观规律,学习效果会受到教师以外的多种因素影响。家教老师和补习班承诺的提高成绩的大前提是,学生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基本的知识框架。当学习变成一种“繁忙的、压力巨大的”重复劳动时,要求孩子达到“我要学”的状态已经非常困难,而对教育不甚了解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能通过不断的经济投资来强迫孩子学习。这种“填鸭式”教育使得学生精疲力竭,学习成绩自然难如父母预期。
青岛26中初中数学特级教师吴学锋说,目前初中班额在60人左右,还无法实现一对一教学。虽然课外辅导可满足个性化需求,但是选择课外辅导时学生要“量体裁衣”,补得太多不但费用高,而且不利于学生正常的学习。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绝不会单凭某个教师或某种教育方式就能在短期内改变学生的学习水平,家长更应该注重培养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等综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