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考生的心灵——决战高考前夕
作者:吴章婷 时间:2008/5/7 21:13:4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601
2007年我担任了一个史地的文科班和一个物理的重点班的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抓好非智力因素,提升学习成绩,培养和造就优秀学生的层面上。在07届高考中,文科班平均分为105.33,理科班平均分为108.04。其中单莎萱同学语文成绩以130分名列年级第一。刘浩伦和吴昊旻同学以126分名列年级第二。所教的两个班语文成绩达120分以上的共8人,110分以上的共44人。回顾去年,做了如下工作:
一、当好考生的总教练
1、讲策略,抓平衡
临考前夕,关注学生只重视理科不重视语文的心态,树立语文学科高考成败关键的思想。抓语文的整体平衡,培育优等生,促进中等生,偏爱后进生,关怀特殊生,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课堂教学时既考虑到尖子生,又照顾到中下学生,降低测试难度,用高考题中的一些中等题让学生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即将成功的愉悦。
2、提高考生的非智力因素。
高考,需要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需要勤勉钻研的有恒状态,需要有条不紊的科学方法。她不仅是对学生成绩的检验,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检验。高考在即,也是毕业在即,就要求学生既尊重他人又要尊重自己。
尊重他人,表现在尊重学校的规章,尊重社会,以开阔的胸襟包容一切,关爱一切。也体现在尊重知识的探索,学会独立思考,以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面对高考。
尊重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经常教育学生,不要因为快毕业了,就可以不遵守校规校纪了。高三不是纪律的特区,高三更应该模范遵守纪律。纪律也不是高三学生的紧箍咒,而是取得高考胜利的保证。因此,我从一些小事上抓起,比如,集会纪律,校服穿着,首饰佩戴,头发长短,文明礼貌,环境卫生,等等。通过抓小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辅导考生的心理
临近高考,让学生变“怕”为“勇”。让学生去掉“怕”的心态,让学生掌握迎考知识和技巧,做到胸有成竹,去掉“怕”字。告诉他们,考场上最需要的是勇气,勇气盛,不会做的题都会做,会做的就不用说了。俗话说:“两军相遇,勇者胜”,如果把高考的复习看成是一场战争的话,那么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果能战胜自我,甚至超越自我的话,那么可以说你就已经取得了高考的胜利。而实现战胜自我,甚至超越自我关键就是两个字——信心。要树立起高考必胜的信心,正确对待高考前的每一次考试,对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帮助学生持乐观的态度,对模拟考试考分低一点不要气馁,告诉学生模拟题一般难度偏大,帮助考生度过高考前一个月左右的“糊涂期”,让学生变“退”为“进”。
一模、二模下来,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分析,有计划、有步骤地克服学生的怯场心理,逐步提高学生应试的自信心。如我们班的一位女同学,心理高度紧张,学习压力极大,上课不能集中精神。我多次找她谈心,经常向她介绍全国名校的情况以及大学生活的精彩,讲状元们的读书经历,讲往届学生的成败得失。最后在高考中取得了119分的优异成绩。
三、悟对考生的心灵
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从而让我们的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老师最纯朴、最真诚的情怀,那么,他们将取得可喜的成绩。
记得临近高考的一次作文训练,高三(1)班一位同学作文思想消极怪异。当时,我非常着急,十分生气地把那位学生找来,对他说:“你这样写作文,高考很难取得好成绩!”当时,他脸色十分难看,气呼呼的,并没有接受老师的意见,甚至流露出抵触的情绪。我感觉到那一瞬间他自尊心受挫,在用一种无言的方式反抗••••••怎么办?这样僵持下去,损害了师生的关系,影响了考试成绩••••••
于是,我改变说话的语气,以朋友的口气与他交谈,才知他并非思想不端正,而是对问题的看法较为偏激,不全面。于是我帮他分析作文材料中的含义,寻找的审题的突破口,导出正确的立意。另外,找来一些积极向上的优秀作文帮助他开拓视野,提高他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在受到老师的关注后,他又找回了自信,放下了作文审题不准的包袱,在高考中语文取得了126分的好成绩,被南开大学录取。
四、激发考生的冲刺意识
临近高考,强化了考生的冲锋意识和优等生冒尖意识。
对于一般的考生而言,强化“冲锋在即,还待何时?”的思想和观点,使其考前心态跃跃欲试,有一显身手的参战欲。在学习方法上要求他们练习适度,重点内容反复练、错题经常练,难题怪题决不练。积累经验方法,拓宽思维。
对于优等生而言,培养了他们以“闲庭信步”的大气踏好自己的学习节奏,不打乱仗,以坚定的自信心去收获成功,力求完美。在学习方法上重温考点,胜券在握。
临近高考,为考生营造“忙而不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掌握迎考知识和技巧,做到胸有成竹,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