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概念性常识以及常规题型解题思路

作者:不详  时间:2008/5/24 8:36:4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239
  一、概念性常识:
  1、 表达方式(5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 记叙顺序(3种)——顺叙、倒叙、插叙
  3、 描写   
  人物描写(5种)
  ——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作用:塑造人物形象、性格)
  环境(景物)描写(2种)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  (1)介绍背景,
  (2)渲染当时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
  (4)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主题
  4、 修辞手法(12种)(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例子,试着体会一下)
  比喻、拟人、夸张、借代——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事物的某些特点,表达出作者对它的某种情感。
  反问、设问——作用:比相同内容的肯定句要更起到强调的作用,更能突出说话人情感和语气的强烈。
  排比、反复——作用:强调了需要表达的内容,增强了语言气势。
  对偶、互文——作用:使句式排列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引用——作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事物的特点。
  对比——作用:比较之下更能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征。
  5、说明方法(10种)
  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
  摩状貌、列数字、作比较、作引用、画图表
  6、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例:从早到晚、从先到后……)
  空间顺序(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上到下……)
  逻辑顺序(即思维发展的顺序)(例: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到深、从具体到抽象……)
  二、常规题型解题思路:
  1、 如何判断一个词语在句子中是否使用正确?(基础知识中的题型)
  ①看词语的具体意思是否适合句子内容。
  ②看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否与句子的感情色彩一致。
  ③看词语放在整句中是否符合习惯用法。
  2、 如何分析一个词语(加点词)在句中的作用?(考试时也会问“它能否删去”)
  ①分析这个词语在句中的具体含义,看看它表达出了事物的什么特征。
  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②有些情况是可以分析这个词语的感情色彩——有些词语是褒词贬用,达到讽刺的效果,而有些词语会是贬词褒用,达到幽默的效果。
  例:小刚在我们班号称天才一号,天才在哪呢?让我一一说给你听!事例1——考场上,小刚趁监考老师不注意的时候,飞快地瞟了一眼同桌卷子上的答案,然后飞快地将答案填在自己的卷子上,看来这一招还是很聪明的嘛,既节省了平时的学习时间,又能在考试上拿高分,大家说是不是一举两得呢?瞧,我没说错吧,他果然天才!……
  ③分析这个词语是不是限制性词语(一些限制时间、范围或表示推测之类的词语,如:只有、可能、一些……),限制性词语可以使句子符合实际情况,使句子内容更准确。
  例: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龙卷风。
  ④分析是否有使用修辞,有的话就要继续分析这种修辞的好处。
  ⑤还可以分析这个词语表达出了文中人物或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注意:同一个词语,有时需要集中几种角度去分析,这样的回答才完整。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就可以从①④⑤三个角度去分析。)
  3、 如何欣赏一个句子或一段话的美?
  (此项与“理解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这一题型其实是相类似的)
  (一)哲理美(道理美)
  理解句子或文段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哲理(道理),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迪作用。
  (二)情感美
  分析句子或文段表达了人物(或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即美在以情动人。
  (三)语言美
  ①寻找句子中是否有运用修辞手法,如果有的话,可以分析该修辞手法带来的美。
  ②寻找句子中是否有生动的动词或形容词,可以分析词语的动态美或形象生动美。
  ③寻找句子中是否有一些副词(例如起到限制性作用的那些,如往往、大概、大约等等),它们往往可以增强句子的准确性,带来准确美。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