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着,奋斗着

作者:不详  时间:2008/5/31 7:52:1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84
  又一年的高考临近,又一届的考生进入了高考的“压力情境”。前不久,笔者参加了某校高三的一个主题班会,班会的主题词是:痛苦着,奋斗着!笔者感动于同学们坚毅的拼搏斗志,但同时也很担忧:为什么要痛苦地奋斗着呢?痛苦地奋斗能取得满意的成绩吗? 
  究其原因,考生们背负了太多的“期待”:社会对高考太关注了;学校对高考太重视了;家长对高考太看重了;考生对高考太在意了。因此,这种种的压力让考生们感觉很沉重,很痛苦。 
  但我想对考生们说,我们无力改变社会意识和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和调整自己。我们应该这样看待高考:它是我们上百次考试中最公平、最规范的一次考试;它是一次标志性的“成人典礼”;它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可以跨越的一级“台阶”。很多美国人崇尚做事“乐在其中”,以享受过程的心态来做任何事情。他们对有些人“一边抱怨,一边做事”很不理解:不想做的事为什么要痛苦地去做呢?事实上,痛苦是自找的,快乐也是自找的,但情绪体验和结果则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面对高考,让我们满怀激情、问心无愧地享受这个过程吧,快乐着,奋斗着!唯有如此,才能不辜负所有的“期待”! 
  快乐地奋斗更需要理性地把握“方向”。高考在即,复习是否有效率?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备考经历,找出影响复习效率的“误区”很关键。笔者从大量的咨询案例中归纳出几个具有“共性”特点的备考误区: 
  杂念干扰 
  进入高三,每位考生或多或少都有过“大脑旷课”的经历:在复习过程中忍不住地“胡思乱想”,浪费了许多复习时间。这些杂念归类如下:①忧虑过去的事情:过去我为什么没有好好学习啊?上次考试为什么没有考好啊?昨天为什么没有好好听课啊?等等。②忧虑未来的事情:我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吗?高考时生病了怎么办?父母对我太好了,我怎么报恩呢?等等。③忧虑改变不了的事情:高考为什么不改革呢?为什么父母没有“权”“钱”呢?为什么不在某校某班呢?等等。④忧虑微不足道的事情:今天老师为什么那样看我?今天同桌说话真烦人啊!今天好朋友为什么不理我?今天感冒真倒霉!等等。细想一下,这些杂念毫无意义。过去的已经成为过去,我们还有长长的未来呢!未来尚需努力,干嘛杞人忧天?我们不能改变的事情要欣然接受并最好地适应,鸡毛蒜皮的小事久存于心,会让自己鸡肠小肚的!所以,备考之时要经常清除杂念,遏止胡思乱想,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心态消极 
  高考备考有效与否,还和每位考生的情绪状态有关。在备考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压力情境”,就会使人产生消极的情绪,而消极情绪的背景,不能激活大脑的活动水平,从而导致思维加工能力受阻,做题能力下降。常见的不良情绪状态有:①痛苦自怜,萎靡不振,渲染“受害”情绪,陷入自编自导自演的“悲情剧”中不能自拔。②怨天尤人,急功近利,人为增设“假想敌”,让自己处在嫉妒、烦躁、孤独的情绪状态,无心学习。③否定自我,自暴自弃,强化“绝望”心理,虐待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给自己烙上“失败者”的印记,等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默生说过:“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失败者,这就使你不能取胜;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这是心理学中的“自我协作”原理,消极的心态绝不可能做事成功,而充满激情和自信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学习潜能。 
  学无章法 
  在备考的过程中,经常有考生感觉很“委屈”:我态度认真,刻苦做题,为什么成绩上不去呢?原因在于没有“章法”:①盲目地学。各科考点没有网络化,知识漏洞没有重点化,考试题型没有规律化,盲目做题,不会究其所以然等等。②不科学地学。不少考生在备考中加班加点,废寝忘食,“黑白”颠倒,忽略调整“生物钟”,以至于白天学习无神,晚上复习兴奋,这种状态是不利于高考发挥的。③不严谨地学。复习过程也是纠正自己不良学习习惯的过程,不少考生眼高手低,忽略基础题,忽略做题的节奏和速度,马虎大意,审错题目,写错答案,看错时间,不填考号等。交上试卷才恍然大悟,后悔不已。俗语说:四两拨千斤,备考要有自己的“套路”,复习要力求事半功倍。 
  看重分数 
  其实,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出现杂念干扰,情绪消极等状态大多源于每次考试后的分数。分数主宰着考生对自己的信任度和情绪质量。分数高了,有信心且欣欣然;分数低了,则自怨自艾茫然无措。深层追究,实际上看重分数是三种心理在作怪:①虚荣心理。考试的成绩是给老师、家长、同学看的,所以低分就“很丢面子”。②攀比心理。与别人比考试名次和分数几乎是大部分考生的潜在意识和不由自主的习惯。这种比较导致的情绪不平衡是不利于备考的,更何况每个人的学习态度、知识储备、技巧方法等等都是有差异的,与别人没有可比性。③期待心理。不少考生习惯于通过考试分数来给自己下“评语”。期待分数的不断提升给自己信心,但“不允许失败”则是不科学的期待,由此造成的“阻力”和不良情绪是显而易见的。如果非要看重每次考试的分数,那么,要学会对分数进行分析:能够得到的分数、似是而非的分数、完全得不到的分数,这三块的分数比值是多少,然后确定主攻方向,解决“似是而非”的分数下隐藏的“问题”。考生们必须明白这一点:与自己比才有可比性,才能真正透过分数看准问题。 
  以上四个方面是考生焦虑、压抑、烦躁、悲观、厌学等心理缺氧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对备考实效性的最大干扰。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迎考建议: 
  1、清除杂念,让思想单纯起来。 
  临考之时,保持纯净的心态至关重要。专注才能高效。如果考生出现杂念状态,要学会及时警告和调控,不能任杂念蔓延。如果一定要“想”,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我怕什么?②我为什么怕?③真的那么可怕吗?④最坏的后果是什么?⑤我怎么救自己?⑥用什么方法?有位年轻人想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是,他向一位大师请教:带什么上路呢?大师说:带着空杯上路吧!希望考生能以纯净的心灵专注的态度有效备考。 
  2、学会微笑,让情绪激昂起来。 
  备考需要激情,激情产生自信,自信激发智慧,智慧推动成功。要学会调整个人情绪,练习快乐,善待自己,宽待别人。学写“情绪日记”或者画“情绪脸谱”,在监控和反思中提升自己。另外,每位考生也有责任对“集体情绪”进行调整。要共同营造集体的“红色情绪”——积极、热情、向上、团结;要共同营造集体的“绿色情绪”——乐观,充满活力,努力挖掘每个人的学习潜力,为集体争光。要杜绝恐惧、担忧、消极的“白色情绪”,也要杜绝压抑、绝望、反叛的“黑色情绪”,还要杜绝早恋的“粉色情绪”。只有个人情绪和集体氛围都是和谐、健康、阳光、专注的,高考才能稳操胜券。 
  3、提高效率,让行动积极起来。 
  每位考生都期待自己能考出好成绩,但是空想不行,必须强化自己的“执行力”:①把握方向性。冲刺阶段,尤其要有“方向感”,要找准问题,随时纠偏,认真反省,追求实效,避免“付出没有收获”的现象发生。②加强计划性。冲刺阶段,要重新调整期待值,给自己合适定位。每一天的复习计划要具体、适量,并且自我监督落实完成,多给予自己肯定的评价,让每一天都有“成就感”。③注意严谨性。冲刺阶段,成绩能否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做题的严谨与否,把考试当成作业,把作业当成考试,不马虎,不大意,从“细节”中找分数,让“严谨”成习惯。④训练熟练性。冲刺阶段,最忌四面出击,专攻难题和知识“盲区”。要温故知新,巩固已有的知识储备,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运用。要加快生活节奏和做题节奏,在“提速”中训练做题的熟练性和准确性。 
  4、学会考试,让成绩正常发挥。 
  在高三经历了多次的联考、月考、周考等模拟考试之后,面对起伏不定的成绩,许多考生的心里“没谱”,非常担忧:高考我能正常发挥吗?让我们先追究一下考试失常的两个主要原因:①不良习惯导致考试失常。比如马虎大意——审题不严,写错答案,看错时间,不填写考号等;动作迟缓——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做完试卷;轻重不分——忽略做题“节奏”,与难题较劲,不会取舍,还有定势思维的干扰等等;②不良的心态、情绪导致考试失常。比如:考前期待,设定结果,从而导致考试患得患失,影响发挥;进入考场遇事慌乱,做题浮躁,精神疲惫,焦虑放弃等等,也影响正常发挥。 
  由此看来,在考场上,考生能否正常发挥主要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良好的习惯。希望每位考生带着四个“品质”进入考场:要勇敢,狭路相逢勇者胜,像刘翔那样“拼了”!要自信,满怀激情,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要智慧,临场不乱,清醒做题,取舍应变!要坚持,分分必争,科科必争,一定会“柳暗花明”!希望每位考生在考场上做到“三心”:迅速静心,鼓励信心,做题细心。希望每位考生在考场上做到“四防”:防止患得患失,防止考无章法,防止就此放弃,防止马虎出错。另外,还要善于将考试技巧灵活运用,有效提高分值。 
  高考正向我们走来,希望考生们在精心备考的同时,注意加强运动,比如跑步、跳绳、仰卧起坐等等;注意饮食穿衣,保持身心健康充满活力! 
  最后,请记住几句话: 
  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 
  未来无望的事情,只要努力,往往成功! 
  我成功过,我失败过,但我从未放弃过! 
  我们会成为我们相信的那样! 
  我快乐,我健康,我奋斗,我成功!希望永远在自己手中!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