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报道中一些词语的规范用法

作者:蔡维藩  时间:2008/6/12 19:33:3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71
  海量的抗震救灾报道中,有个别高频词语在一些媒体上使用还不够规范,应引起注意。
  一、应该是"共渡难关"。
  《现汉》给出的"渡"的第一个义项,就是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江河等)。举例有横渡、远渡重洋、飞渡太平洋、红军强渡大渡河等。对其引申义的举例,便是"渡过难关"。
  度与渡不同。在字典、词典中,"度"可以有十几个义项,其中容易同"渡"发生混淆的是"过"的意思。这里讲的"过",属于时间范畴,如欢度春节、光阴没有虚度。而"渡"可以说本义上一般是指空间概念。所以二者还是应该能够辨析清楚的。
  二、"通讯中断"应写作"通信中断"。
  这里的"通讯",如今应写作"通信"。通信:"利用电波、光波等信号传送文字、图像等。根据信号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旧称通讯。"(《现汉》)
  三、"直升机"不称为"直升飞机"。
  直升机:"能直升直落及在空中停留的航空器,螺旋桨装在机身的上部,作水平方向旋转,可在小面积场地起落。"(《现汉》)在飞行原理、构造组成、性能作用等方面与飞机有很大的不同。本质区别在于不是像飞机那样,靠前行中的机翼产生举力。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规范名词是"直升机"。
  四、"认捐"还不等同于"捐赠"。
  认捐是个新词,新版《现汉》还没有收入。从构词法的角度讲,比照认购、认股、认缴、认领、认养等词,其词义可以是自愿捐献。
  注意在一些正规资助程序中,"认捐"是对捐款行为的自我确认。
  五、"法定代表人"不是"法人",不简称为"法人代表"。
  《民法通则》明确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是法定称谓,不能将其简称为"法人代表"。同时还要注意到,法定代表人通常是法人的主要负责人;而只要有授权,并非"法定",其他人受权也可以成为法人代表。日常口语中常将"法定代表人"说成"法人代表",是一种不规范的称谓,媒体中则不应如此使用"法人代表"说法。
  六、"颤栗"应写作"战栗"。
  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有"战栗--颤栗"一组异形词,前者是选取的推荐词形。其后有一个注释:"’颤’有两读,读zhàn时,表示人发抖,与’战’相通;读chàn时,主要表示物体轻微振动,也可表示人发抖,如’颤动’既可用于物,也可用于人。什么时候读zhàn,什么时候读chàn,很难从意义上把握,统一写作’颤’必然会给读音带来一定困难,故宜根据目前大多数人的习惯读音来规范词形,以利于稳定读音,避免混读。如’颤动、颤抖、颤巍巍、颤音、颤悠、发颤’多读chàn,写作’颤’;’战栗、打冷战、打战、胆战心惊、冷战、寒战’等词习惯多读zhàn,写作’战’。"
  七、"震灾"与"赈灾"。
  震灾就是地震灾害。赈灾:"赈济灾民:开仓赈灾。"(《现汉》)
  八、"震动"与"振动"。
  震动:"①颤动;使颤动:火车震动了一下,开走了;春雷震动着山谷。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情不平静:震动全国。"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摆的运动就是振动。也叫振荡。"(《现汉》)
  九、应该是"震撼"。
  震撼:"震动;摇撼:震撼人心;滚滚春雷,震撼人心。"(《现汉》)不写作"振撼"。
  十、"想像"应写作"想象"。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已确定"想象"为推荐的词形。
  十一、关于时间表述。
  比如"下午15︰20分",表述是不规范的。
  应写作"15时20分(下午3点20分)"。
  如果采用每日24小时计时制,就不要说"下午";分上下午应采用12小时计时制,说成"下午3点20分"。
  必要时可写成"15:20"。第一,后面不能再加"分"字;第二,这种格式采用每日24小时计时制,不应出现"下午3:20"写法;第三,时、分之间的分隔符号是冒号,不是数学中的比例号。
  十二、关于几个重灾县(市)的行政区划隶属关系。
  汶川县属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县政府驻威州镇。
  都江堰市(县级)属于成都市。
  江油市(县级)、三台县(县政府驻潼川镇)、平武县(龙安镇)。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属于绵阳市(地级)。注意北川是自治县。
  什邡市(县级)、绵竹市(县级)属于德阳市(地级)。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我的路 于06-25 12:30发表评论: 第1楼
  • 还有 国殇
    原意实是国家死难的同胞,并不是"国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