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建议:咬定词语不放松

作者:山东临沭第一中学 李明英  时间:2007/12/8 22:14:0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198
  高考对文言词语的考查主要包括两个考点:“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在此,先谈一谈笔者对文言实词复习的一点建议,希望能对明年的考生有所帮助。
  首先,要扣紧课本,牢固掌握课本上的文言词语。这些文言词语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等。虽然平时没有直接考课本上的原题,但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要想考出好成绩,一定要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秘书长张伟曾撰文《语文高考和教学改革》,文中指出:“在文言文测试方面,文言虚词和实词的考查与课文联系非常密切。考察文言虚词和实词实际上是对知识内容的测试,但这部分知识,对于学习文言文是必不可少的,不掌握这些内容,就谈不上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因此,文言文试题的段子虽然选自课本以外,但所考查的知识却都在课本以内。”
  其次,要讲究做题方法。我们不妨利用好几方面的关系:
  1、 利用古今之间的差异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有明显的不同,这主要表现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几个方面。所以,平时解题时要求用联系的观点,恰当运用这些解题依据:
  ①注意古今异义现象
  以今义附会古义,是文言文阅读大忌,如1999年高考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是:
  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
  C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 D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中古今词义的不同,一定要立足于句意来判断。A项,“私访”是指官吏等隐瞒身份到民间调查,今也仍用“微服私访”,古今在这个词上取意是相同的。B项,“资产”在句中指“财产”,现代汉语中也由此义项。C项,“绝食”在句中出现的背景是大水和人灾,可推知“粮食匮乏”。即指因水灾、人灾以致千余家粮食断绝。而现代汉语中“绝食”则表示“(因表示抗议或自杀)断绝饮食”,所以,古今在这个词上义项是有区别的。因此,本题选D。
  ②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在“壮士死知己,提剑出燕京”中。“死”不可作“杀死”讲,否则,有悖清理。“死”应该是动词,解为“为……而死”才妥;再如“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句,陈述对象是“狼”,“犬”只能表修饰,表方式或情态,即“像狗一样”,在句中做状语,如不看句式,作实解的话,便难以讲通。
  ③注意通假字知识
  所谓“通假字”,是指本有这个字,古人写文章时却因诸多原因用了另外一个字(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相近)代替的特殊语汇现象。主要包括同音通假、叠韵通假、形体通假等。如《赤壁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一句,如果不知道“冯”通“凭”,是“乘”的意思,就很难理解原句。
  2、 利用古今之间的联系
  古今词义虽有很大差异,但现代汉语毕竟是从古汉语发展来的,善于利用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解题,就能省去不少麻烦:
  ①双音词推断法
  古汉语一个单音词的几种意义,往往分别包含在由它组成的现代汉语的几个双音词中。如“书——书信、书写、书籍”,“疏——稀疏、疏远、疏通”等。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联系来推断文言词义。如1995年高考第12题“若行事不允,或妄嗔怒”,要解释其中的“允”字,就可以先联想含有“允”的词语:允当、公允、平允……,这些词义都可分别“代入”,可见,把“允”讲成“公平”是可以的。
  ②成语比较法
  有不少文言词义还保留在成语中,平时多掌握一些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对判断文言词义很有帮助。如“负”字,它的一些意义可见于下列一些成语:负(以背背物)荆请罪、负(倚、恃)隅顽抗、忘恩负(背弃)义、素负(享有)盛名、负(亏欠)债累累等。用成语比较法,可以更快的找到解词的根据。我们仍以1995年试题为例,12题要求判断“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中的“ 高考文言文复习建议:咬定词语不放松——谈高考文言实词的复习对策 ??2003-8-18?中学语文网中网 高考文言文复习建议:咬定词语不放松 ——谈高考文言实词的复习对策 山东临沭第一中学 李明英 276700 高考对文言词语的考查主要包括两个考点:“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文言文复习建议:咬定词语不放松——谈高考文言实词的复习对策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