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活动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作者:王晓军|  时间:2004/12/24 22:06:3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94

  一、 目的性明确
  语文活动要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需要设计哪些活动,这些活动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哪些教学任务,或者通过活动能达到某个目标的某一层次。切忌为了课堂热闹随意安排语文活动。
  例如读课文。通过读要达到什么目的?如果读一遍无法达到目的,是否考虑分几步完成,每读一遍达到一个层次,通过几遍达到目的。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哪种形式更好更有利于目标的实施。在读课文这种活动中要切忌随意安排学生读几遍,应读一遍有读一遍的要求,读完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这种活动的功效。
  二、指导细致,评价及时、准确。
  教师的指导是语文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和达到目的的关键。指导要细致,可以先示范,然后展开活动,以让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琐忆》一课时,就采用教师先带领全班示范学习,从读课文,解决生词,对句式的分析到内涵的理解,一步步示范,学完后总结一下步骤,方法,然后让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按以上步骤各学一部分,然后各部分交流学习成果,效果非常好。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完成每部分的学习,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考虑活动的难度,及时指导,如果不把握好,活动的效果会受影响。如在课堂活动中,就准备了七个“锦囊”,交给组长,以备无法活动时做些提示。
  教师的评价是在活动中或结束后进行的,这步非常重要。一方面使学生出现的问题更明显,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以得到及时纠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以利于开展以后的活动。
  三、组织精致。
  语文活动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因此它是很平常的一项活动,我们不要因为他平常而忽略对它的精心组织。每一项活动哪怕是一项费时不多的活动都应精心构思它的形式。我们不能让语文活动成为部分学生玩耍的阵地,教者要尽量使活动形式新一些,目的性强一些,在活动中给学生施加适当的压力,把握好活动的节奏和气氛。
  四、面向全体。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语文活动也应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要达到这一点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学生程度不统一,有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无法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有一定的梯度,在同一活动中有难易之分。此外课堂分组也应充分考虑优差搭配。
  五、交流、总结充分。
  活动后的交流和总结可以说是活动的形式与目标之间的一座桥梁。做好了这一步,语文活动才真正发挥出它的潜能。在实施这一环节时,教者要克服以点带面的毛病,一定要充分交流,要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思想的碰撞,真正体现出“教学相长”。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