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长正是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谈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中柳如是艺术形象
作者:张庆军| 时间:2004/12/26 10:18:3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592
一
刘斯奋的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 》(一、二、三部)以凝重的历史感和文化感展示了一幅十七世纪中叶“天崩地解”式的社会巨变历史画面,刻画了一群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首的知识分子形象,赞颂了他们在民族和社会转折关头固守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奋斗精神和进步作用。小说塑造了众多纵横捭阖、各具性格的知识分子形象,其中十数个主要人物写得更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交织出一幅明末江南士子生存、心态、命运的斗争图。
钱谦益在小说中甚至在历史上无疑一个影响当时社会发展的举足轻重的人物,而在这一重要人物的背后却有着一位对他尤为重要的座标式的女性——柳如是。柳如是是一名女子,在男尊女卑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她根本无足轻重,但在小说里他却对东林领袖钱谦益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力,并成为以塑造男性知识分子形象为主的《白门柳》中不容忽视的“另类”人物。柳如是这一艺术形象在小说中如同静夜幽兰,曾芬芳满室,沁人心脾,也难免枯萎凋敝、惹人遗憾,既闪耀出精神的辉煌,也浮泛出人性的弱点。本文将重点分析这位作者着墨最多的女性艺术形象。
二
正如明朝末期秦淮河畔的众多妓女一样,自小沦落风尘的柳如是在棋琴书艺、待人接物等方面都受到严格的训练,这虽然是秦准妓馆老鸨们的赚钱手段,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却造就了一个不但擅于吟诗作赋、弹琴绘画而且心高气傲、工于心计的才女。柳如是是一个致力于抗争命运的人,多年的青楼卖笑生涯使她看透了人情世故的丑恶、冷漠和狡诈,也看到了自己年老珠黄后的结局,于是她极早就在自己的交际网里选中了年老体衰却极具“政治前途”的东林元老钱谦益为靠山,希望过上风光显赫生活的愿望变为可能。最终,有“东林浪子”之称的钱老头子接纳了柳如是,并不惜违背封建道德礼制对这位小妾行迎娶大礼。
如果说柳如是得以进入钱家并大受恩宠靠的是美貌和文采的话,那么她在钱家的所作所为和对外交际方面的娴熟圆猾则足以证明她还具有不同凡响的手腕和能力。下面来看看这位女能人在钱家的表现吧。一、争风吃醋方面:自古女人,尤其是封建社会中依靠男人生存的女人,都逃不掉与同性争宠的“战斗”,柳如是在钱家要面对的两个女人是钱谦益的元配陈夫人和小妾朱姨娘,但她一开始就获得钱谦益倾慕甚至迷醉,所以当摸清钱家情况后,她就迅速与两位“对手”进行了明争暗斗,并轻而易举地取得决定性胜利,让陈夫人更加诚心向佛、不问家事,而使生有钱家唯一儿子的朱姨娘差点被赶出家门。二、理财治家方面:在丈夫四处“跑官”而导致家庭经济紧张之时,柳如是挺身而出,担当管家职务,大刀阔斧地整顿家庭财政,统一调拔各项开支用度,查绝家仆的各种贪污作假行为,在钱家造成一种肃杀气象,但也使钱家摆脱了经济危机,更让钱家上下对这位“柳夫人”刮目相看。三、助夫“跑官”方面:因为嫁给钱谦益图的是妻为夫荣的“宰相夫人”的显赫生活,所以柳如是在帮助丈夫出仕做官是颇为卖力的。首先是积极参与出谋划策、疏通关系,为丈夫献计拉拢郑士诚在复社大会上为阮大铖开脱罪名,然后又竭力接上好友蕙香丈夫李沾的关系而使钱谦益成为礼部尚书,最后还强作欢颜改善了丈夫与阮大铖的关系…… 以上几方面足以证明柳如是是一个机智、大胆、颇有心计的女子,似乎有着《红楼梦》中“凤辣子”王熙凤的影子,在才能方面两人是可以相妣美的,但王熙凤是一副又辣又奸的形象,柳如是却留给人们可敬可叹的风度,这在《白门柳》(第二部)即可看到:成为朝廷礼部尚书的钱谦益虽然官居正二品,却处处委曲忍让、明哲保身,时时扮出一副可怜的奴才相,这使正想借丈夫官威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柳如是感到无比失望并且情绪日渐低落,最后当钱谦益竟然与南明大臣们筹划向清兵献城投诚时,她彻底失望了,并毅然选择了投池自尽、以死报国的方式来结束生命。虽然后来柳如是被救复生,但她这一“宁当大明鬼、不做大清人”的壮举对那些表面清高自傲实则贪生怕死的文人们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讽刺和嘲笑,也使她正直不阿、坚贞爱国的性格跃然纸上,具有了王熙凤所无法比拟的更深沉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投池殉国可以说是柳如是形象达到完美极点的标志,但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历史人物形象,并非由作者刻意安排,而需按人物性格发展来完成,是不以作者意志为转移的。刘斯奋非常清楚地知道这点,并没有将柳如是的性格发展就此打住,而是任由自己的笔触跟随着人物性格心态等方面发展变化而忠实地记录着,去寻找和挖掘妓女出身的柳如是身上不可摆脱的劣根性。虽然投池自尽未成,但柳如是已经是形同枯槁、心如死水了,丈夫卑躬屈膝地做着大清国走卒的事实已彻底打碎她曾热烈地做着的“宰相夫人梦”。终于有一天,一向喜好雅学的柳如是在醉酒后捧起了一部艳情小说《肉蒲团》,并被书中的“诱人”情节勾起了对过去风月生活的回忆和体味,使她渴望长期压抑的身心得到一次渲泄和放松,于是先是企图勾引家仆李室,后来通过手帕姐妹蕙香的帮助与郑书生演起一场海誓山盟般的闺房偷情戏。至此,柳如是高大完美的形象已轰然坍塌,变成了与原来妓女身份相差无几的荡妇。这一前一后的强烈反差虽然看起来似乎显得突然,作者在小说中因顾及的其他主要人物较多,而在柳如是前后“大变”的衔接上存在不够顺畅自然的,造成了一定的唐突现象,但仍不会给人带来牵强附会的感觉。对柳如是形象的如此安排恰恰从一方面体现作者尊重人物性格自然真实发展的原则,从而保证人物性情心态的复杂性,避免了脸谱化和简单化。
三
塑造人物是现实主义叙事文学,尤其是长篇叙事文学中心的任务,是衡量创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作者艺术功力高低优劣的试金石。《白门柳》(一、二、三部)不但着力塑造了一群代表社会进步趋势的知识分子形象,还赋予了诸如柳如是、董小宛、顾眉等女性形象丰满独特的个性,使在封建社会颇受轻视的她们具有了自己独特的身世、经历、心态和思想。《白门柳》的人物表中开列有四十多个人物,绝大多数人物形象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在对小说主角钱谦益的塑造上,作者不但从正面记叙他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来反映他的性格特征,更重要的是还通过着力刻画对他后半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宠妾柳如是来反衬,这也是柳如是形象在小说中的另一价值体现。纵现全书,柳如是是作者耗费笔墨最多的女性形象,也是贯穿于整部小说的线索之一,而陈夫人、朱姨娘、蕙香等女性形象只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配角。作者详细铺陈了柳如是的出身来历和日常行动,也着力刻画出她的内心世界和心路历程,这样既保持叙事的动作性、情节性和连贯性,又获取了人物的心理深度,而作者在其他女性形象的表现上是绝无如此完整深入的。
历史小说不是形象的历史,而是历史的艺术形象。当今所见的较成功的历史小说,通常是以历史人物的成长道路与相应的历史发展进程的反映相结合,以艺术典型在历史的故事情节发展中逐步形成、发展、成熟的方式,创造出高大完美的历史艺术形象。正可谓纵向的人物发展史型或故事型的形象观。《白门柳》塑造的艺术形象则不同,可以说是横向的社会横断面型和心态型的。这部小说所写的主要人物,或者是历史著名人物,每个人物都有一部动人的历史,或者因为见诸于各类名著而著名。柳如是则属于后者,著名学者陈寅恪晚年就有一部单独写她的学术名著《柳如是别传》。在对这些早就有另有专著介绍或享誉民间的历史人物形象的把握上,作者并未简单描绘柳如是的历史轨迹以示尊重历史原型,而是借助于对她在风雨如晦的时代里从心理到行为变化的捕捉来实现的。作品在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展示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更偏重于细腻的心理表达,因此我们对作为具有细腻心理的女性柳如是形象不能简而概之。柳如是的一生恰如一条先起后伏、后起乏力的曲线,又似一颗飞逝而过的流星,从安逸富足的宠妾生活到慷慨激昴的投池报国之举是她性格的发展期和高潮期,放浪形骸沉醉春梦后的夫妻双双潜身匿迹是她人生乐章的低潮。这一起一伏之变既是她心态和性格发展轨迹的记录,也折射出当时摇摇欲坠的南朝社会的发展变化轨迹。可以说,柳如是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柳如是形象的成功塑造更增强了作品反映社会和人性复杂内质的深度和强度,
小说《白门柳》中出现“柳”字的地方很多,最显眼的当属题目了,大约是作者取自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句“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暗借其中清新凝重却又朦胧哀伤之意。“日长正是春梦短,燕交飞处 柳烟低”,这是出自《白门柳》中带有“柳”字的诗句,道出了春梦虽好却短暂易逝的无奈,也似乎在其中写照了柳如是这一女性形象,寓示着她的命运犹如低垂杨柳周围笼罩着的烟雾,如它们那样稀薄漂渺、惨淡无形。小说中其它带“柳”字之处就不一一罗列了,总之作者在小说中出现众多的“柳”字,又详细描写刻画了唯一名字中带“柳”字的女性柳如是,应该说不是简单的巧合吧,至少也隐寓着某种意义。或许这些纯属自揣之说,然在这部优秀小说中,在柳如是形象的评说上,确实还存在许多值得挖掘的东西。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