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代的民间生活浮世绘——读老舍的《茶馆》有感
作者:不详 时间:2008/6/27 23:55:1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934
最使我感到震撼的是:
剧本的结尾三个老人在舞台上“撒纸钱”“祭奠自己”, 走投无路的王利发悬梁自尽,这是一个很有象征意味的结局,既是对旧时代的控诉,也是对之唱了一曲“葬歌”,弥漫着一种阴冷凄惨的氛围。
看出当时三个旧时代共同表现出的:政局混乱、 是非不分、恶人得势、民不聊生的特点。
最使我受益的作品的语言。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从社会上层到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在茶馆登台亮相,构成了一个展览式的“浮世绘”。他避开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描绘,而是描述这些历史事件在民间的反响,将之化入日常生活之中。
老舍对北平口语与旧北平人物心理的熟稔,使得他能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人物肖像,制造出内在的冲突。
如第一幕中松二爷、常四爷与打手二德子冲突的场面。冲突刚起时,兵痞二德子企图以势压人,但并不想真的打架,所以问常四爷在“对谁甩闲话”,被对方呛了一句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后,他被掐着短处,下不了台,就要动手打人,不料想对方轻轻“闪过”,他更加没辙,只好虚声恫吓。这时 “吃洋教”的马五爷一句“二德子,你好威风啊”,马上使他收束, 赶紧溜走。这个打手外强中干、欺软怕硬的性格很有层次地表现在纸上。
再看松二爷、常四爷面对意外事故的反应:松二爷性格软弱,所以赶紧以大家都是“外场人”来打圆场,常四爱国、梗直、而又粗中有细,所以说话处处不让人,用“英法联军烧了园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冲锋去”,呛得对方没话可讲,但他也不想节外生枝, 所以并不主动与对方动手;而只有三句台词的马五爷形象更现出作者的大手笔,他有洋人之势可依,所以一句话就制伏了二德子;以文明人自居,所以教训二德子“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就讲打?”;但他制伏二德子并非因为同情常四爷,而是因为打架会惊扰他喝茶,常四爷骂洋人又无意中得罪了他,所以当常四爷要他评理时他冷冷地 一句“我还有事,再见”就走过去。
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与人物性格、心理配合得丝丝入扣,委实只有大手笔才能做到。《茶馆》中这样的场面比比皆是:如第一幕中,秦仲义与庞太监冲突的场面;第二幕中王利发与崔久峰对话的场面,第三幕中小刘麻子欺骗王利发的场面等等,无不如此,剧中塑造的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有妖怪式的庞太监、 庞四奶奶、暗探宋恩子、吴祥子、拉皮条兼人贩子的刘麻子、借算命骗取钱财的唐铁嘴等社会渣滓及其后代、民族资本家秦仲义、茶馆老板王利发、早年从事革命晚年心灰意冷拜佛参禅的议员崔久峰等等。短短三幕戏,塑造了几十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概括了五十多年的历史,显示出老舍先生的大家风范。
同时,人物的故事、命运又暗示着时代的发展,从而使得剧本紧针密线,形散神凝,以貌似平淡散乱的人物、情节织出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从清末到民国末年的民间众生相。这种独到的艺术构思与创作胆识,今天看来也是很值得钦佩的。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