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人文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江苏省海安镇隆政初中 胡国林| 时间:2005/1/7 20:26:1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02
一、我们的教学反思
我们的语文课堂是霸权主义的课堂,缺少人文关怀的气息,主要体现在:
1.语言霸权----学生在“温和的暴力”下成为“默默的听众”。我们强调“师道尊严”,教师在课堂上发号施令,学生点头称是,语言交往成为教师的“独白”,师生交往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共振”。
2.行为霸权----学生在教师的任意摆布下成了“器物”。学生在教师的眼里,是一张“白纸”,可以由教师随意涂抹。教师控制着学生的行为,主宰着学生的活动,学生作为独立的人的主体性被湮灭。
3.思想霸权----学生在教师的“ 悉心调教”下成为“小写的人”。教师对学生思想意识领域的垄断,使学生的思想空间越显狭小,生命色彩越显苍白,导致个性的沦丧,难以挑战未来。
4.学习霸权---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加工下成为“知识的容器”。教师机械地认真教,学生被动地辛苦学,学生该想的、该做的,都由教师包办代替,于是教师声嘶力竭,学生成为看客。这样的课堂,难以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因此,探索语文课堂中如何构建新型的饱含人文精神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人文精神的呼唤
1.从学习论角度看,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人文课堂正是颂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价值意向。它在本质上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因此,人文化课堂更有利于学生树立信心,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获得情感。
2.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语文教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人文精神是它的基本特性。好的语文教学,需要师生共有一种植根于语言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充分激活本来凝固化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化情境,从中体悟语言妙处,学会语言本领。汉语本身还特有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人文精神,比较含蓄,注重内涵,注重用形象说话。传统的语文研究与教学,也是注重整体把握,感情内觉,三言两语启动你的心智。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应该复归并继承这个传统。
三、我们的研究方向
我们可以探究富有人文精神的个性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开发差异资源、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研究。
1.开展自主学习的研究。我们要更新观念,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鼓励发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扩展自主学习的时空,组织开放的语文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开展体验学习的研究。体验式学习要求学生发挥主动精神,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积极主动地参与,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要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通过调动学生,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同时为学生及时提供一个运用语言的空间,使学生成功地进入活生生的语言表达和思想交流之中。
3.开展探究学习的研究。我们要强化意识,保证探究活动的开展;依托问题,保证探究活动的落实;激发兴趣,保证探究活动的畅通; 给予时间,保证探究活动的充分;营造氛围,保证探究活动的活跃。
4.开展合作学习的研究。我们可以创设情景、呈现问题,让学生通过组内合作、解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组间交流,引进竞争,巩固合作学习成果。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通和优化组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组内、组际展开讨论、交流,使人人都能贡献思维成果。
总之,我们要在教中研、研中教,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探索出让人文精神的走进课堂,促进学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