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下水作文两篇

作者:红安一中 汪辉银|  时间:2005/1/9 21:53:3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036

  教授之余,扑通下水,舞文弄墨,信手涂鸦,积得数篇,今摘其二。一以尊严为题,一以知音为目;一为传统形式,一为另类文章。浅陋之至,仅资一哂,但求抛砖引玉,唤得奇文共赏,于愿已足。

    (一)尊严

  在天空的高处,心灵的远处,有一种声音:“人,怎样才算活得有尊严?”
  尊严就是独立,尊严就是无畏。万事求人,以乞讨阿谀求得嗟来之食,算不得有尊严;患得患失,欲东食西宿,想名利双收,也算不得有尊严。所以介之推远离晋文公,不求封赏,每年寒食,让后人为之感叹;所以严子陵高揖汉光武,一竿钓钩,清风明月,独乐于富春江上。古人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因为玉碎仍然是片片美玉,瓦全终归是一块黑瓦。
  尊严就是舍弃,尊严就是牺牲。要想保持尊严,就要舍弃名利权位,甚至牺牲生命。所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低吟“归去来兮”;所以夏明翰不以头颅为重,高唱“还有后来人”。反之,放弃尊严可能会有所收益,但必然会有所失。所以洪承畴降清之后,有了高官后禄,也有了“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于山乎”的讥讽;所以甫志高叛变之后,有了一时的苟活,也受到了几十年来千万群众指着脊梁骨的唾骂。
  尊严必须自己去维护,也必须自己才可能丧失,任何外在之物不能使它改变。封侯拜相、钟鸣鼎食不能使人拥有尊严,五代时冯道一生历事多国多君,始终位高权重,自称“长乐老”,却被人称作无耻之尤;强权威压、利诱色迷不能剥夺人的尊严,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名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事迹越过千百年的历史迷雾可以为之作证。
  一时的尊严必须让位于长远的尊严。匹夫匹妇求一时之痛快,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其尊严又何在?如同泼皮闹事、泼妇骂街,将自己的人格尊严下降几等而已。伍子胥乞食吹箫于吴,韩信甘受跨下之辱,当时极为难堪,但一朝得志,意气风发,尊严于是尽显。要成绝世之功,须有超世之才,更须有过人之量。
  个人的尊严必须服从于国家的尊严。历史上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私放清兵入关,看来是挽回了自己的颜面,却落得一个卖国贼的千古骂名,其尊严可谓尽失矣;《红岩》中华子良长年装疯卖傻,卧食于粪便之上,看似尊严全无,实是一片爱国热忱,其尊严可谓大矣。
  在天空的高处,心灵的深处,总有一种声音:“人,这样活着才有尊严!”

                                     (二)知音
 
    江上。舟中。
    一位中年人端坐几案之侧,峨冠博带,美髯飘飘,俊朗丰神,望之有 富贵气。几案上横放着一张焦尾琴。中年人双手拨动琴弦,那琴音直冲云霄,山中宿鸟也为之惊悚。
    江边山林之中,有一人担柴而立。面容清癯,庄严肃穆,只觉眼中满是山的巍峨阔大。
    中年人双手一挥,琴音随之而变。只觉指间流动着清风,徐徐吹送,美髯就在风中轻微拂动。担柴汉子卸下柴担,自然而随意地站在那里,眼里逐渐变得柔和湿润,似乎有潺潺流水在里面流淌。
    俄而,琴声寂然。中年人缓缓立起,对着山林深深一揖,道:“在下俞伯牙。请问兄台尊姓大名?”那汉子微微一笑,长揖还礼道:“原来是俞丞相。草民钟子期。”俞伯牙道:“原来是钟兄,不必如此客气称呼。俞某游历天下,难觅知音。今日遭遇兄台,实乃人生幸事。你我以乐会友,共叙生平,何如?”
    于是,一段段美妙绝伦的音乐便腾响在这一片山水之中。

    突然间,音乐大变。舟中二人似乎也变成了另外两个人:衡山大侠刘正风和魔教长老曲洋。
乐声稍停,只听得曲洋凄然道:“刘兄,是我连累了你!黑白两道、正派魔教,都不会放过你我。今生我们无缘再作知音了。”刘正风道:“曲兄曲兄何出此言!此身虽死,傲气长存,何不更奏一曲,尽抒平生胸臆?”   曲洋两眼突地变亮,随即朗声说道:“好!好!好!何必理会生死?何必计较得失?”
    二人一箫一琴,盘腿吹奏,正是那《笑傲江湖》之曲。那曲中尽是刀光剑影,尽是鲜血淋漓,尽是激愤悲壮,只觉一股抑郁不平之气在天地之间轰响。
    乐声愈显高昂,只觉长箫已不能承受那由肺腑发出的巨大能量,竟然断裂了。就在长箫断裂的同时,古筝也琴弦俱折。
    刘曲二人嘴角流血,对视一眼,莫逆于心,溘然长逝。只剩下乐音还在夜空盘旋,久久不散。
    这乐音惊醒了我,原来是南柯一梦。梦醒之后,还为之心悸,起而长叹一声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遂书梦境于上。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