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
作者:不详 时间:2008/9/15 8:44:0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1111
在欧洲文学作品中,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贡,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以及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堪称吝啬鬼典型。这四大吝啬鬼形象,产生在三个国家,出自四位名家之手,泼留希金是前苏联封建农奴制下的地主。夏洛克是封建社会解体、资本原始积累初期旧式的高利贷者。阿巴贡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资产者,葛朗台是十八世纪法兰西革命动荡时期投机致富的资产阶级暴发户。这四大吝啬鬼,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在我们中国文学作品中也能找到四大吝啬鬼形象。他们是思想家庄子《外物》篇中的监河侯,明代徐复祚的杂剧《一文钱》中的卢至,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现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围城》里的李梅亭。其中,《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是一个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吝啬鬼。作家这样来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场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