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母爱
曾经幼稚的我,不知错过多少幸福的感受!不惑之年,开始反刍自己所受的母爱,觉得如同坐在冬日反刍那满天的阳光。
我的母亲是乡下劳动妇女,平平凡凡的母亲只有平平凡凡的爱。母亲不会在我入睡前讲白雪公主和小红帽的故事,只会在半夜给我盖好蹬掉的被子;她从不会在我出行前千叮咛万嘱托,只会默默地替我收拾行装,站在村口的苦楝树下一直目送我的身影融入茫茫人海;她从不会在吃饭时不停地给我夹菜,只会把我最喜欢吃的菜放在离我最近的地方;他从不会在我放假归来时给我一个热烈的拥抱,只会在脸上挂上甜甜的笑容……
母爱的平凡,那时,我只有喝凉水般的感觉。但我常被书报上那些经典的母爱感动着。《中国青年报》1999年10月27日刊登过《古老而永恒的丰碑》:在贵州发生的缆车事件中,缆车以疯狂的速度坠落,在撞击地面的一瞬间,潘天琪、贺艳文夫妇同时举起两岁半的儿子潘子浩,结果夫妻双双遇难,而儿子却安然无恙。当年唐山大地震,人们在清理废墟时,发现一位母亲割破自己的血管用热血哺育怀抱中的婴儿。一次泥石流灾难中,被淹没的母亲毅然托起自己的孩子,直至孩子被救……我想,这些不幸的孩子多么幸福!这些幸福的孩子又是多么的不幸!在生死存亡之秋,他们尝到了最轰轰烈烈的母爱,可是同时又失去了那最轰轰烈烈的母爱。
心智觉醒时,我潸然泪下:母爱的轰轰烈烈,是以不幸为代价的;母爱应是一条潺潺的小溪,母爱应是一口深深的甜井。无论多么平凡的母爱,一旦到了特定的环境下,自然会汹涌成澎湃的大海!
曾埋怨上苍的我,为什么不感激上苍呢?我们拥有的母爱虽平平凡凡,但得以滋润我们的一生一世。
母爱的平凡不仅表现在行动上,也表现在语言上,母爱拒绝豪言壮语。我乡下的母亲只会说些土话,直到懂得反刍母爱时,我才真正嗅出话语里的泥土的芬芳。儿时,我常用拾来的柴火烧泥炉,母亲总要反复叮嘱“人要忠心火要空心”。这句话影响着我的工作,也影响着我做人。还清楚记得母亲另外一句话。读师范时,我一方面准备考研,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我的爱好:喜欢画画,几幅作品参加过市级美展;爱好写作,十七岁发表处女作。这些母亲都知道。一日,我回家要钱,想报名参加辽宁省某作家培训班学习,母亲说“路多踩不死草”,当时我笑母亲孤陋寡闻,不知什么是全面发展,甚至认为母亲舍不得拿钱。我知道家里的困难,但为了自己所谓的发展,我仍旧固执己见。最后母亲无语,从邻居家借了辆板车,弓着腰拉着家里仅有的几袋麦子向小镇上走去……
“路多踩不死草”,不幸被母亲言中。我用惨痛的教训读懂母亲的这句土语。现在下岗成风,而我却还能吃稳一碗饭,得益于母亲的教诲。我一心一意于本职工作,以免重蹈覆辙。
红尘中平平常常的人,过着平平安安的日子,拥有平平凡凡的母爱,我们还奢求什么呢?反刍母爱,才能真正懂得“快乐有个家,幸福有个妈”。
(1200字)
文章评论
共有 3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