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阅读激情,传承经典文化
作者:佚名 时间:2008/10/20 13:36:1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494
一、了解学生兴趣,树立阅读经典著作的意识
深入学生实际,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大多对父母、老师推荐给他们的书籍不怎么感兴趣,而暗地里却流行着一批“校园酷文学”,同学间也有相互传阅的抢手热点读物。像前几年,《哈利•波特》风靡校园。那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小男孩成了众多男孩女孩的偶像,在他们心目中,捧着《哈利•波特》阅读是享受,拥有一本《哈利•波特》是骄傲。此外中学生们还对韩寒、郭敬明这类文坛少年的作品表现得情有独钟。分析这些学生所热衷的读物,大多把传统的东西大众化、通俗化,学生易读;此外80后少年的作品里经常表现出来的青春期叛逆思想、少年朦胧的情感贴近学生的实际,而像郭敬明等人文字里透露出来若有若无的淡淡的哀愁恰恰又符合了学生“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心理特点。
为此,我们首先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读物,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利用这种校园时尚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对比分析经典著作和时尚作品的高下,逐步树立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的意识。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阅读经典著作的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第一步,学生有了阅读兴趣便会自觉地涉猎名著。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到让学生自己主动阅读课外读物,我进行了这几方面的尝试:
1、坚持课前口讲促进阅读。这两年中我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口头表达训练活动,有自由演讲、命题演讲、名言之我见、美文推荐等等,学生最突出的优点是好表现自我,他们要在这5分钟中展现自己有学问、知识丰富的一面,就必须在课外去阅读有关的书籍,比如“名言之我见”的活动要求学生围绕一句经典名言谈论自己的个人见解,不仅要讲道理还要举事例。学生必须首先找出名言,其次理解名言,再次收集能论证名言的事例,最后把自己的见解表达清楚,这实际上也就是口头议论文的训练,以讲导读,以读导写,把读、写和说都结合在一起了,经过这样的训练后学生喜欢上了背诵名言警句,在作文中能时不时引用上几句经典语录,老师对他们大力肯定,积极鼓励。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爱上课外阅读,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2、善用影视欣赏营造氛围。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现在有丰富的影视资源,大量优秀影片把原本由文字表达的名著故事情节、内容,由演员来演绎成真实、形象生动的声像资料,学生就爱看、乐看、易看了。不仅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而且在影视作品导看中、阅读中可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明辨是非,完善人格。比如这学期要求学生阅读《红楼梦》,刚开始学生兴趣不大,一些男生甚至对《红楼梦》十分反感,于是我播放了电影版的《红楼梦》,学生看后就会去书上查找剧中人物的关系以及剧中经典镜头所对应的情节,渐渐的学生嘴里的埋怨声越来越少,而他们桌上的《红楼梦》却越来越多,阅读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学生不仅自己认真阅读,还经常和同学谈一谈,和老师论一论,甚至有些学生开始主动阅读有关《红楼梦》的评论书籍,可见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后,他们潜藏的阅读能力是超乎我们想象的。
3、品味流行与古典的异同。笔者曾经在班级举办“古为今用填歌词”的活动,介绍一些古诗新唱的例子,将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结合起来,以探究当代流行歌词对古典诗词在语言、意境、韵律等方面的继承和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最后让学生自选一首古诗改编成当代的歌词。学生写出了不少创意独特的歌词。如一位同学改写的《长恨歌》片段:“我们相遇的那一刻,你回眸一笑的娇颜,百花无法和你争艳。云鬓花颜金步摇,摇起了我对你的爱恋。那海誓山盟,不管他人怎么说,我只在乎每天看见你的笑脸,可我不知足,想和你地久天长,牵手相伴到永远。”通过改编,学生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进一步培养了对古诗词的兴趣。
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引用当代歌曲和古代经典作品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古典文化的魅力。学习《先秦诸子选读》时,我把《百姓的事儿牵着走》和孟子的“民为贵”对比分析,歌词中的“百姓才是头上天,万事民为先,百姓的事儿牵着走”唱的不正是孟子的民本思想吗?而“人和”思想在《家和万事兴》这首歌“众人拾柴火焰高,十指抱拳礼千斤。老百姓啊就认这个理,家和万事兴万事兴。中国人哪都兴这个理,国安享太平享太平”的歌词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事实证明学生只要读一读歌词立刻就能明白课文中的那些经典言论的内涵。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学得轻松,老师讲得轻松。
4、此外,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注意学科间的融合。比如配合社会学科让学生查询、了解各地的风土民情……笔者曾经就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调查本地的风土文化,有几个学生利用假期到江山乡实地调查采访,写出了《江山如此多娇》的调查报告,文中不仅介绍了当地优美迷人的风光,还针对开发旅游资源、推广当地文化提出了独到的建议。整个活动都由学生合作完成,每个小组成员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特长,培养了学习研究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应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多方面引导学生走进经典文化的殿堂,通过静心阅读去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追求的结合,强调纸质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强调学习与研究的结合等等。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思想渐渐摆脱浮躁,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精髓,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