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的胸襟,奔涌的豪情——谈《沁园春·长沙》的意象与意境
作者:河北省玉田县林南仓中学 刘学军 时间:2008/10/20 23:42:2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630
从美学上讲,高远、辽阔、雄伟、阳刚的景象为壮美。壮美是和谐、自由的审美范畴,外在形式常突破或违背形式美的法则,给人以惊心动魄、振奋精神、开阔心胸、激情荡漾的审美感受。《泌园春•长沙》就是这样一个行文壮美的典范。
《泌园春•长沙》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由谁主宰的问题。诗人首先选取的意象是湘江,在深秋的季节,诗人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日夜不息的向北奔流。脚下是橘子洲,面前是汩汩向前的湘江水,背后是“寥廓江天万里霜”的秋景图。整个画面的组合背景辉弘。“立”前冠一独字,让人仿佛看到诗人顶天立地、雄姿英发、砥柱中流的伟人形象。作者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
在这个江天广阔,让人心骛八极,神游万仞的秋景图下,诗人选取了一系列的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类。又把这一系列的外在意象加上了自己内在的主观色彩。山、林、江、舸分别为万山、层林、漫江、百舸,以数量和外在的表象渲染博大的、辽远的空间。毛泽东同志的眼中看到的是:莽莽苍苍的群山,层层叠叠的重林,成一片火红。枫林如火,是作者热情如火的外在表象。红色象征着激情,象征着燃烧,象征着革命,也可以将其看成燎原的星星之火,与当时的革命形势暗合,与作者志气昂扬,心潮汹涌的思绪相融,体现了强大的艺术魅力。接着作者又把视线从广阔的背景中收回。千百条大船在宽广的江面上劈波斩浪,竞相行驶,活画出一幅热烈的“百舸争流图”,烘托了作者心中火热的激情。
山多,重重叠叠,望之不尽,可谓山外青山;
树红,瑰奇耀眼,触目如火,真是烂漫热烈;
江清,浩浩汤汤,碧波荡漾,江上千帆竞发。
在这样生机勃勃的画面中,有生命的个体又怎样呢?作者笔峰一转,运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剪接了几个典型镜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仰视,天高云淡的长空苍鹰搏击,展翅翱翔;俯瞰,碧波万顷的长江中鱼群弄潮水下,轻快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这个生机勃勃的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地生长。
在这样一个内在涌动着昂扬的豪情的背景下,“鹰击、鱼翔、万类竞自由”能否将其看成是革命者志气昂扬,推翻反动政府,打倒军阀,追求自由和光明的激进活动的剪影呢?或者,诗人独立于此,思潮翻涌,由眼前的景物想到了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想到了工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待遇而进行的反帝爱国的五卅运动,想到了在中华大地军阀混战,反动势力猖獗的外表下面蕴含的革命的潜流。于是,“怅寥廓”,由深思而慷慨激昂,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王国维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情为主,“无我之境”以景为主。本词上片侧重写景,以景为主语,但作者移情入景,情随景生。下片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转而直接抒情,以情语为主,感情外露、强烈,不着痕迹的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组合在了一起。
下片诗人选取的意象只有两个:百侣、飞舟。词中侧重对前一个意象的抒写,在对前一个意象的回忆、描摹中带出了后一个意象。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毛泽东青年时代曾数次来到长沙。此时作者又一次站在橘子洲头,面对熟悉的景物想起了当年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登临吟咏,畅谈天下大事。抚今追昔,他一定是心潮起浮,思绪万千。在这段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青春年少,才华横溢,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这些奋发有为的革命青年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意气奔放,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想到军阀割剧,连年混战的局面,他们为山河的破碎而痛心,为辗转生活于军阀的铁蹄下的人们而痛苦,心系祖国,蔑视权贵,指点评论,激浊扬清,写出抨击现实,褒扬良善的文章,视当时的反动军阀为粪土。
崇高的品格,博大的胸襟,乐观的情怀,坚韧的性格,通过“百侣”这一意象表现了出来。作者直抒胸臆,畅快淋漓的道出了胸中的万丈豪情。其势如江潮,汩汩滔滔,营造出了一个个青年志士为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纷纷摩拳擦掌的意境,表现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此时,作者的感情已达到了一个高潮,激扬的情绪已不可遏止,却忽然笔锋一转,提出了一个问题“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行的巨船。
怎样的万丈狂澜才能阻止飞快前行的巨船呀!那么,掀起万丈狂澜的青年不就是一个个敢于劈波斩浪的弄潮儿吗?他们站在历史的浪尖上,以雷霆万钧、气吞山河之势,以其凌云之志,走在时代的前列,起到了革命的旗帜的作用,奋臂一呼,应者云集。
孟子云: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能够主宰“苍茫大地”沉浮之人,不是这些历史的弄潮儿,又会是谁呢?至此,本词中豪放壮观的意境全出;诗人博大的胸襟,奔涌的豪情全出。真正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可以说,《沁园春•长沙》行文壮美,有高瞻远瞩、气吞山河之势。作者好像一个历史的巨人,站在橘子洲头,以响彻宇宙的声音向人们宣告:“能主宰大地命运的主人就是我们风华正茂、敢做敢为的革命青年!”本词不仅使我们领略到壮美的意境,也使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欲扭转乾坤的火热情怀,激起了我们奋发向上的斗志和激情。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