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少平身上看一种“高昂的人生”
作者:lishijun| 时间:2005/1/17 22:09:1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999
似乎已很久没有如此细致地读一本小说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让我感到了一种强烈的激动、惊喜和震撼,读之又读,始终不忍释卷……
我不知道书中的男主人公孙少平能不能算作一个成功的文学典型,但他无疑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有志青年脚踏实地的高昂的人生历程。
也许,孙少平只是“平凡的世界”里的一分子,不曾轰轰烈烈,也谈不上可歌可泣,但正因其普通,我们才倍感亲切,我们才不自觉地拉近了与他的距离,与之同喜同悲,从而发现他所具有的凡人的美德和品质,让我们激动于他贫穷多难痛苦的命运,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高昂的灵魂。
与那个特定时代的许许多多农村青年一样,孙少平似乎应该要安于现状,过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娶妻生子……的程序化的生活,因为他没有机会上大学,又出身贫穷本分的农户人家。他注定要像他父亲那样,在这个祖祖辈辈都周而复始的土地上以同一种姿态旋转,跳不出这个圈子,——这就是中国的农村,中国的农民。
但年轻的孙少平又与一般的农村青年不一样,他毕竟是读过许多书的知识分子。他了解农村,也了解自己,他从不惧怕劳动,决不同于他那个游手好闲的姐夫王满银。但也不愿和他哥哥孙少安一样,单纯追求一种物质生活上的富足。他决不鄙视农民,但却不想在土地里平淡一生,正像他在给妹妹兰香的信中说的那样:
“……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这就是孙少平,一个农民出身的知识青年,他要走的是自己设计的人生之路。
孙少平是幸运的:父亲,哥哥,妹妹,让他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金波,王世才夫妇,让他体验到真正的友情;田晓霞,让他享受到甜蜜、崇高的爱情。
但孙少平的路毕竟是坎坎坷坷,多磨多难的,他一个人在黄原城拼命地干活,从一个揽工汉到一个正式的煤矿工人,他流的汗水几乎可以成河,背上的伤疤层层叠叠,甚至有些惨不忍睹。
也许对孙少平来说,这算不上什么苦难,他是农民的儿子,受点苦和累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然而,田晓霞的死对他却是致命的打击。
一个高干的女儿,与一个农民的儿子真诚地相爱,似乎不可思议,但却是事实,孙少平与田晓霞同样高昂的灵魂,共同的志趣和责任感,彼此真诚地帮助,使他们从纯洁的友谊发展到炽热的爱情,那种情到深处的默契,让每一位读者都怦然动容。这或许是命运之神对孙少平最大的青睐。
但田晓霞却因救人而牺牲。对孙少平来说,失去的不仅是爱人,更是他一半的生命。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如此残酷的安排孙少平和田晓霞,或许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高干的女儿、知名的记者和一个农民的儿子、普通的煤矿工人的结合毕竟过于理想化,不太符合世俗的逻辑;或许田晓霞的死只是作者安排的孙少平所受磨难的一种,只不过更让他刻骨铭心罢了。
也许归根结底,孙少平的人生中就不应该有太多的浪漫,他的旋律只能如《命运》交响曲的雄浑和悲壮,而不应如《致艾丽丝》般的欢快和轻松……
因此,他似乎注定要失去田晓霞,注定要拒绝金秀的求爱,而回到矿上,继续他既定的人生之路。
好在孙少平并没有沉沦,他把痛苦埋在心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却也为了救人而毁容,还差点丢了性命。
这就是孙少平,这就是那个时代的青年,多的是奋斗,脚踏实地的奋斗,而不能有过多的幸运和偶然的意外的惊喜。
而对于我们来说,从孙少平身上,应该学到一种自尊,自强与自信,学到一种对自我的超越,不管自己的起点多么低,都应该走一条高昂的人生之路。
我不知道书中的男主人公孙少平能不能算作一个成功的文学典型,但他无疑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有志青年脚踏实地的高昂的人生历程。
也许,孙少平只是“平凡的世界”里的一分子,不曾轰轰烈烈,也谈不上可歌可泣,但正因其普通,我们才倍感亲切,我们才不自觉地拉近了与他的距离,与之同喜同悲,从而发现他所具有的凡人的美德和品质,让我们激动于他贫穷多难痛苦的命运,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高昂的灵魂。
与那个特定时代的许许多多农村青年一样,孙少平似乎应该要安于现状,过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娶妻生子……的程序化的生活,因为他没有机会上大学,又出身贫穷本分的农户人家。他注定要像他父亲那样,在这个祖祖辈辈都周而复始的土地上以同一种姿态旋转,跳不出这个圈子,——这就是中国的农村,中国的农民。
但年轻的孙少平又与一般的农村青年不一样,他毕竟是读过许多书的知识分子。他了解农村,也了解自己,他从不惧怕劳动,决不同于他那个游手好闲的姐夫王满银。但也不愿和他哥哥孙少安一样,单纯追求一种物质生活上的富足。他决不鄙视农民,但却不想在土地里平淡一生,正像他在给妹妹兰香的信中说的那样:
“……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这就是孙少平,一个农民出身的知识青年,他要走的是自己设计的人生之路。
孙少平是幸运的:父亲,哥哥,妹妹,让他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金波,王世才夫妇,让他体验到真正的友情;田晓霞,让他享受到甜蜜、崇高的爱情。
但孙少平的路毕竟是坎坎坷坷,多磨多难的,他一个人在黄原城拼命地干活,从一个揽工汉到一个正式的煤矿工人,他流的汗水几乎可以成河,背上的伤疤层层叠叠,甚至有些惨不忍睹。
也许对孙少平来说,这算不上什么苦难,他是农民的儿子,受点苦和累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然而,田晓霞的死对他却是致命的打击。
一个高干的女儿,与一个农民的儿子真诚地相爱,似乎不可思议,但却是事实,孙少平与田晓霞同样高昂的灵魂,共同的志趣和责任感,彼此真诚地帮助,使他们从纯洁的友谊发展到炽热的爱情,那种情到深处的默契,让每一位读者都怦然动容。这或许是命运之神对孙少平最大的青睐。
但田晓霞却因救人而牺牲。对孙少平来说,失去的不仅是爱人,更是他一半的生命。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如此残酷的安排孙少平和田晓霞,或许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高干的女儿、知名的记者和一个农民的儿子、普通的煤矿工人的结合毕竟过于理想化,不太符合世俗的逻辑;或许田晓霞的死只是作者安排的孙少平所受磨难的一种,只不过更让他刻骨铭心罢了。
也许归根结底,孙少平的人生中就不应该有太多的浪漫,他的旋律只能如《命运》交响曲的雄浑和悲壮,而不应如《致艾丽丝》般的欢快和轻松……
因此,他似乎注定要失去田晓霞,注定要拒绝金秀的求爱,而回到矿上,继续他既定的人生之路。
好在孙少平并没有沉沦,他把痛苦埋在心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却也为了救人而毁容,还差点丢了性命。
这就是孙少平,这就是那个时代的青年,多的是奋斗,脚踏实地的奋斗,而不能有过多的幸运和偶然的意外的惊喜。
而对于我们来说,从孙少平身上,应该学到一种自尊,自强与自信,学到一种对自我的超越,不管自己的起点多么低,都应该走一条高昂的人生之路。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