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初的情感——《哦,香雪》教学随感

作者:一中 肖淑凤  时间:2008/11/2 10:41:4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51
  曹雪芹说女人是水做的,她们天真未凿,纯洁无邪,干干净净的,透透亮亮的。她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只是这些美好的东西随着她们年龄的增长,随着她们为生活操劳,随着人生不可避免的酸甜苦辣的侵蚀,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也许这就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只是这代价里有着太多的无奈与酸楚。 
  最欣赏的人就是拥有生命中最原始的、最纯真的那部分情感,没有受到任何的污染,就像带露初绽的花儿,清新、优雅,没有风雨带来的凋零,没有时间带来的衰老;就像刚冒出泉眼的泉水,清纯、活脱,没有流动带来的缺失,没有尘埃带来的污浊。一切都是新鲜的,年轻的。这就是如初的情感。 
  读《哦,香雪》感受最深的就是这种如初的情感,这情感是刚降临大地的白雪,没有浮尘的蒙蔽,没有脚步踩踏的伤痕。洁白得茫然,短暂得留恋。是刚出生的婴儿,里里外外都是新的,心里没有邪恶,眼里没有狡诈;哭声是响亮单纯的,没有假声,不讲究发音的技巧;笑声是无忧无虑的,不是从眼泪里提炼出的笑意,不是强挤在脸上掩饰眉心上的忧伤。 
  这如初的情感不是雨洗过的青山,曾经的满面污秽沉淀在记忆里;不是泪洗过的良心,沧桑已浸透到脉络里,融化成温厚和宽容。 
  这是一种能触动灵魂深处最柔软部分的情感,就像凤娇毫无防备地去表达,心甘情愿地去付出,全然不知道伤害会有多深、多痛、多久;就像香雪捧着一颗没有遭受过挫败的心去追求,不会考虑一个装有吸铁的自动铅笔盒和40个鸡蛋是否是等价交换,这样的追求有多大的价值,又隐含了多少卑微。她们只是任由这种真切的情感支配着去说,去笑,去做,去为每天能吃上三顿饭而努力,去为挣回自尊,挣回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尊严而努力,去为拥有一份和城里人的精神平等的权利而努力,然后陶醉在自己的追求中,有了欢乐的泪水,有了满足的泪水,有了骄傲的感觉。她们不知道那是生存最基本的要求,却把这种要求当成了一种奢望,这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痛惜,让我们有了伤感的温情。 
  作者的笔调清新如初,没有伤的痛,血的腥;没有生得沉重,死得悲哀;也没有阴谋出炉,东窗事发。一切都是清新自然的,都是对情感的尊重,对生命的仰视。 
  作者的文字清新如初,怀着一颗爱心去抒写。台儿沟质朴而贫穷,小得让人“心痛”,掩藏在大山的“褶皱”里,不见世面,卑微地“挽留”不住火车的脚步,只能看着火车“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那是一种擦肩而过的凄凉;石头房子“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那是一种灵犀相伴的温情;大山是“温存”的,月亮是“明净”的,群山“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一切的一切都是纯自然的美。文字有了温度,写山,写树,写小溪,写火车,无不散发着淡淡的美、纯净的美。笔触所至,这些无生命的物体都跃动起来,有了体温,有了感情,有了灵魂,和人物微妙的心里活动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充满生机的艺术世界。 
  这如初的情感,不同于岳飞在“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戎马征战中感受到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孤独;不同于杜甫在兵荒马乱中练就的“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的容忍;不同于苏轼在磨难中逼出来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豁达;也不同于辛弃疾历尽沧桑后“欲诉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无奈。 
  这是一种原始的绝美,每个人一生只有一次,不会重复,更不可复制。这是活泼的生命带着原始的纯真的憧憬,刚刚踏上了遍尝人间酸甜苦辣的历程。只是多年以后白发飘零,满目沧桑时,对铅笔盒一样的梦想是否依然心动如初?是否还会认为一枚草编的戒指比一枚钻戒更珍贵?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