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法进课堂

作者:安徽无为英博中学高中语文组 潘南峰  时间:2008/11/11 22:56:5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71
  曾经有一位学生问我,上课能不能看到我的教学风格。对于这个问题我沉思之后意识到在课堂上不能人云亦云、照本宣科,成了教材和教参的传声筒,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潭。否则,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学生会逐渐失去兴趣,教与学脱节,教师无法起到主导作用。
  依据目前的新课改精神,从切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来看,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我以我法进课堂”。具体说就是要跳出教材看教材,不为教材所限,与教材对话,与学生交往,在实现两者有效对接的层面上,探索属于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从而走上教师的专业化道路。对此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组织好语言。课堂语言倾向生活化,教师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诠释文本,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由此来敲开学生的心扉。课堂不是高于生活,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自主性。比如在讲授荆轲慷慨赴难时的情景可让学生想到革命烈士的英勇就义,这样在描述的同时,学生就能明白荆轲的舍生取义的价值所在。
  二、 丰富好神行。想让学生有一缕阳光,教师先得有一方晴空。用一颗同呼吸共命运的心与学生去体味人间(教材)冷暖,不仅是互动,更是尊重和理解。教师的一神色一行为都会对学生施加影响,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是课堂需要的生命活力。譬如当读到《背影》中父亲的几个揪心的动作时,教师的心也在和课本,和学生一起流泪呢。
  三、 营造好情景。课堂上的情景是容易感化人、吸引人、凝聚人的,它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效能,是润物细无声的。一个故事、一段朗读、一个动作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妙用。久而久之,课堂成了培育人的沃土。例如在教到《海燕》时听到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传来的阵阵鸟叫声,是不是让学生对文中的海燕有新的认识呢?答案毫无疑问。
  四、 寻找好角度。低年级同学对“眉飞色舞”这个词可能不太理解,教师突发奇想请几位舞得比较好的同学上台表演,这是不是出奇制胜呢?教师传授知识的渠道不是直通的,否则就会被堵死。要寻求变,把握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活泼的新型课堂,抛弃简单的教——学模式。百变课堂琳琅满目,可以如数家珍:小组辩论、主题演讲、诗词朗诵、知识竞赛、互改作文,共写作文等等。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权,也是更好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当然寻求多变不是让人眼花缭乱,而是牢牢把握住和完成好课堂的教学任务。
  上好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作为教学的主战场,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应掌握住课堂的主动权,不断汲取新课改的养料。在平日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构筑自己的教学体系,使自己成为课堂上的“兴趣人,智慧人,有心人,榜样者”,以教师的自身发展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学生的日渐进步推动教师的迅速成长。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