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让学生唱主角——浅论学生作文的批改
作者:新疆石河子148团一中 蒲爱民 时间:2008/12/24 20:02:3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120
训练学生评改作文主要有三种形式:自改,互改和集体评改。
先说自改。它是写文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措施。每修改一次,实际上是对文章作一次再认识,再研究。教师不可代劳。由其是在对学生作个别辅导时,更不可越俎代庖。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让学生侧重对自己文章的审题、立意和文句表达方面作修改。教师可以先提一些点拨性的问题,要学生作口头回答,与学生交流探讨后由学生自己修改。还可以选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让学生先在班里诵读,再让大家点评,而后再作修改。但要有比较明确的意见:或文章的审题立意,或结构裁剪,或细节语言,学生依据点评意见再作修改,修改后再在全班诵读,以验其修改效果。这样一学期下来,既可以收到局部效益,也可收到总体效益。
再说互改。这是大面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教师作文批改效率的有效途径。无论是教师或学生,思维都存在着定向性。教师思维或多或少存在模式化倾向。不合自己胃口的作文,很可能被教师忽视而不被发现;对学生来说,自己作文上的毛病有时也难以发现,旁人却能一眼看出。而同龄人之间最容易沟通,互相指点容易接受,因此相互批改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通过互批互改,还可以相互借鉴,提高欣赏水平。欣赏水平提高了,作文能力也会跟着提高。还可以缩短教师批改作文的周期,提高作文的修改效率。当然,学生互改操作起来比自改较为复杂,教师应加强指导。第一次让学生互改前,应规定统一的修改符号和修改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实例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上轨后才让学生批改。这样评改起来才有可操作性。我指导学生主要从四个方面修改:
一、看立意是否正确、鲜明。要具有思想性,可读性。表达的爱憎是否明白,中心是否集中、深刻。材料是否典型、准确可靠,能否与观点统一,是否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总之一句话:要让读者明白作者到底写什么,有没有“自我”体现。
二、看结构和层次。如结构松散,过渡不自然的,修改时适当增补过渡句或过渡段;整篇文章思路不顺畅,表达不清晰的,段内层次安排不恰当的,修改时按合理的结构顺序用排序号的形式加以调整;前后文缺少照应交代的,修改时要做必要的交代和照应。段落零散,段意不集中的适当合并段落,使段意集中。
三、看语言。要求准确、通畅、得体、简练。除划出原文的病句外,可指导学生辨析词语的轻重,使用范围的大小;斟酌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还要考虑修辞是否有特色;选用的句式是否具有最好的表达作用。
四、看书写是否美观,卷面是否整洁,字、标点、格式是否正确。要求批改作文的同学在原文中圈出错别字,能指出标点有明显错误的地方。
学生互改作文一般应在课堂进行。学生写完作文后进行自改,收卷,教师浏览后就本次作文的不同要求和侧重点作具体的指导,才让学生修改,并逐条写出评语。批改者和作者还要交换评改意见,由作者再对原文进行修改。不能达到共识的,作者可以保留意见,并写出申述理由。教师在学生评改过程中要掌握典型材料后再讲评作文和评改情况,在肯定鼓励的前提下,指出存在的问题。
这三种修改文章的形式,是相辅相成的。无论那种方式,教师都必须有针对性,系统性。并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还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即修改前作具体的修改指导,修改后应归纳小结,或组织全班同学集体评议个别同学的评改情况,才能把教师的意图落实到实处,受到预期的效果。才能真正让学生做评改作文的主人。
总之,这种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应让学生锻炼形成,放心放手让学生成为批改作文的主角。如果教师总不放手,学生写作批改的能力永远都是“欠缺”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应付”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