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作者:不详  时间:2009/1/9 13:18:3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925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已经接近尾声,现在把这一学期的情况简单总结如下。
  成功经验
  一、 集体智慧,共同提高。
  1、 资源共享。不管是课件、篇子还是素材、习作等所有资料,全组所有成员资源共享,统一放在文件夹——“语文组”里。集体的智慧远胜于单个人的力量,发挥集体智慧优势明显,教师集体受益。
  2、 群策群力。“天天练”“回头望”“定时训练”,多种形式,教师各自展示自己最拿手的资源,每人一点星火,语文组就会形成燎原之势。
  3、 分工合作。语文组下设五个小组,每组三人,其中一个大组四人,张力凤、高金成、毛利民、张晓军、朱志琴分别任各小组组长,定人定点定量,找题做题选题,每个专项保质保量顺利过关。
  4、 听、评、备、讲,四位一体。老教师做好传帮带,新教师做好用心学,新老教师齐心协力,共同研究学情,研究考纲,研究教学,研究考试,研究讲课,研究效率,效果很好。
  5、 人际和谐。“快快乐乐生活,高高兴兴工作”是高三应语文组的生活写照。人情气氛浓,教研气氛厚,集体观念重,团队精神极强,工作效率很高。
  二、 夯实基础,滚动提高。
  1、 在一轮复习中,我们有条不紊重点突出梳理六册书的基本篇目。如六册课本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逐句翻译课文,通过练习检查督促。每一篇课现代文有词语默写,课本的《附录》像“容易读错的字” “容易写错的字”“容易用错的成语”,《现代汉语词语表》要求学生逐一过关,《审音表》重点字一个字一个字审核。该拿的分数坚决不能丢。我们试图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积累丰厚的语文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强化各个知识点。如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词语辨析、熟语、病句、古文和古诗词鉴赏这几个基础知识考点的复习。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研究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把最精粹的方法,最细化的答题步骤,最规范的思维过程教给学生。
  3、阅读训练,强化学生的阅读文本能力,理解、分析、概括、综合能力逐一过关,稳扎稳打,以文本为例子,以能力为根本,以不变的能力应对多变的试题。
  4、对于作文训练,我们把它单划出来,细分成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行文构思、强化文体等几个板块,每两周写一次作文,每次都有侧重点。我们又找来高考范文、学生的范文范例,印出来让学生学,落实到位。把作文训练贯穿到整个高三备考中,不断强化、细化,常抓不懈。
  5、利用好早自习。配合专题复习,加强朗诵,培养学生语感,强化课本知识的复习。
  三、领导支持,教师敬业。
  校长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一本唐诗、一本宋词,很好地解决了教师教学古诗词的困难。各种教学资料,只要教师们提到的,校长总是竭尽全力的为教师们解决。学校领导的支持,给教师们以极大的鼓励,更激发了教师们的教学热情。
  校长经常深入办公室,了解教师的困难,当提到《中国青年报》是语文教师急需的报纸,第二天,《中国青年报》就到了语文组,全体教师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希望用自己的工作来回馈领导的关心。
  组长以身作则,做好班,站好岗,全组同志,兢兢业业,同心协力,共谋2009年高考大计。
  存在问题
  1、时间紧,任务重。奥运会放了五十天,学生高一高二基础很不牢固,高三任务相当紧张。开学后,第八节课、晚自习一的限时训练,严重冲击了学生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学生思想上有轻视语文的思想,这种思想直接危害的是2009年的高考。
  2、 学生学习语文意识不好,学习语文习惯不好,不会学习语文。依据学生情况,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语文,如何应对语文高考是当务之急。
  3、 “提高课堂效率”,利用课上主阵地,利用好早自己,把教学任务尽量在上课完成,这是我们所采取的唯一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下学期打算
  1、 强化二卷,强化重点专题,训练学生综合解题能力。专题加上综合,综合辅以配套练习,既有综合,又有重点,全面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从容应对2009年高考。
  2、 注意信息搜集和最新试题整理,预测高考命题趋势,把握高考脉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练习,提高复习效率。
  3、 重点训练阅读和写作,这是语文得高分的保证。
  高三语文组
  2009年1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