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短语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拟题

作者:广东省恩平市华侨中学 关健明|  时间:2005/2/15 22:15:1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971

    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命题的创举,至今已沿用了七年,且每年话题的结构形式都不同。1999年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都是一个判断;2001年话题“诚信”是一个词语;2002年话题“心灵的选择”是一个偏正短语;2003年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并列短语。相比较而言,并列短语话题审题的难度要大一些,故2003年高考有不少作文是离题或半离题之作。并列式短语话题作文该如何写呢?下面试从审题、立意和拟题三个方面谈谈个人浅见。
    一、审题
    1、审话题,分清关系。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概念组成),格式上通过“和”、“与”或“· ”“、”连接,相互间构成一定的关系。如:“瞬间与永恒”、“利和弊”、“树林· 森林· 气候”。词语(概念)相互间常见的关系有:条件(原因)与结果关系、相互作用制约关系、正反对比关系、对立统一关系、相关关系、相辅相成关系,审题时必须先理清概念间的关系。如“理想、追求、价值”之间,“理想”是前提,“追求”是过程,“价值”是结果;“瞬间”与“永恒”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二者构成相互作用制约的关系。因此,写这种类型的话题作文时必须扣紧“关系”作关系。今年不少考生单写“感情亲疏”或“对事物的认知”,只能是“符合题意”。
    2、审材料,印证关系。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和材料作文中的作用有很大的不同。材料作文中命题者提供的材料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必须在开头对材料加以概括、评析,从而确立文章主旨,然后联系实际展开论证。话题作文中命题者提供的材料是对话题作直观的形象的解释和说明,是帮助考生理解话题、拓展视野、激发思维的。因此,考生要高度重视材料,要认真细致地阅读材料,特别要重视阅读分析材料中的提示语,还是以03年高考作文为例,“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两者构成什么样的关系呢?材料中的提示语有这样的表述:“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显然,提示语对写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告诉考生感情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关系。那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阅读分析寓言可知:“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富人根据自己的感情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感情亲疏往往影响对事物的正确认知(正方向立意)。材料中还说,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据此,我们又可以这样认为:感情亲疏往往影响不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反方向立意)。另外,“感情”和“认知”还可以是双向互动的关系,感情亲疏影响对事物的认知,反过来,对事物的认知也影响感情亲疏。这样,我们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再次印证了“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制约的关系。
  二、立意。理清概念间的关系后,立意并不难,只要根据其关系补充为完整的判断,就可以作为论点(主旨)。如“理想、追求、价值”这个话题,我们可以这样立意:“追求就是奋斗,它是实现理想的唯一途径;只有不断地追求,才能逐渐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拟题
    1、连属概念,让题目体现话题。如写作“瞬间与永恒”时,可这样拟题:《让瞬间成为永恒》、《把握瞬间,成就永恒》。
    2、借助修辞手法拟题。如03年高考题可以这样拟题:《别让感情蒙蔽了你的双眼》、《感情是阻碍认知的罪魁祸首》。
    3、套用歌曲名、歌词、书名等,如《都是感情惹的祸》。
    并列短语话题作文写作并不难,只要掌握规律,勤加练习,无论什么话题,都能应对自如。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