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5年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小结
本学期我第一次接触七年级的语文教材,也是第一次全方位地了解新课程语文标准。经过一个学期的认真学习与大胆尝试,我把握了语文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明白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在整个初中学段中的地位;正确把握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的学习方式,努力建构了一个开放而颇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认真小结。
正确把握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独特感受。
语文课的丰富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没有过多地追求语文知识的完整性,而是多重视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例如在《行道树》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地品读,找出感动自己的句子:“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是的,我们的命运就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天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立在城市的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让学生感受到奉献者的痛苦和深沉,感受到奉献者的自尊与快乐,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奉献精神和社会上像行道树这样的劳动者的价值。而在《〈第一次真好〉〉的教学中,我则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畅谈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真美,第一次真恐怖,第一次真诡异,第一次真好笑,第一次真…………无论哪个学生的感受,只要是真实的,我都予以认可,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既让学生增强自信感,又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好就愈益多姿多彩”。
二、实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彻底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支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我在教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时,简介她的生平事迹之后,便让学生用心读课文,找出支配她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的品质和信念,学生们带着几份感动,走进她的精神世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读懂了她的坚毅(“生活对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读懂了她的自信(“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读懂了她的淡泊(“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也读懂了她的如痴如狂(“我认定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这些感悟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的讨论,远比老师的说教深刻得多,实用得多。
纸上得到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学生明白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又让学生走向社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国庆长假里,学生走上街头,搜集了大量的广告标语,商店匾额、酒店名称以及错别字等等,并带着极浓的兴趣拍摄下了许多标语招牌,回学校后分门别类加以筛选梳理,编成“广告集锦”、“标语荟萃”、“错别字举隅”等册子,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效果极佳。这次漫游语文世界,让学生大大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明白了“生活处处有语文”,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创造性地确定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了努力达到这一目的,我每节课拿出五分钟时间来说故事,讲成语故事和《智慧背囊》上的故事;每周拿出一节课来作为朗读课,以朗读学生周记为主;每周还拿出一节晚自习作为课外阅读,让学生阅读《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繁星 春水》和《读者》,并写好读书笔记;每个月开展一次辩论课(或是开展朗读比赛),以课文中衍生出来的话题作为辩论的焦点,用这些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虽然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短期内见效的,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目前已初见成效。
总之,新的一学期就好像是一次新的旅行,为了用好这一新课本,我全面地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并大胆地进行了语文教学方法的“革命”,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法贯穿在每一堂课中,和学生一起平等地学习每一篇课文,和学生一起体味人生,关爱生命,论说修养,交流信念,感悟自然美,陶冶心灵美,走进科学世界,体验浓浓亲情,有时是我的点拨启迪学生的思维,有时又是学生的体验在震憾我的内心。虽有一次次的失败尝试,虽有一次次的困惑与苦恼,但最终都被一次次的成功带来的惊喜所掩盖。回首这一学期,在恍然如梦的慨叹中,突然感到自己的教学境界提升了许多。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