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学习英语,显示了教育决策的愚蠢

作者:佚名  时间:2009/3/19 9:16:3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59
  英语暂时是世界最重要的一门语言。英语也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第二语言。在英国的许多殖民地 ,英语成了主要语言。最著名的是美国。美国英语占主要地位,是历史原因导致的。因为美国是移民国家,原移民是以英国人为主,后来的移民当然也要融入这个社会,自然就接受了英语。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三个国家,其大部分人口是英国后裔,其语言自然是英语。
  而那些殖民地中,不是以英国后裔为主的国家,英语一般成为官方语言。为什么会成为官方语言,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特殊性,这些国家一般是多民族国家。最典型是印度,印度是种族、民族的大熔炉。问题是印度各民族、种族并没有彻底融合,成为一个新民族。依然是民族众多,各民族有各民族的语言。更主要的是,印度没有真正的主体民族,其最大民族占印度人口不到一半。
  印度是英国殖民者,把各族人民强扭到一起的国家,并且经过100多年的殖民统治,逐渐在上层普及了英语。英语自然而然,在印度独立以后,依然成为官方语言。因为确实没有可以替代的语言。每个大民族都想把自己民族的语言,成为印度的语言,竞争的结果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各个民族为了自尊,只能相互妥协,把英语作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确实也有英语基础,英语的继续普及相对方便。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基本还是很合算的。
  英国众多的非洲殖民地,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原因也是与印度类似。非洲国家民族或部落更加众多,土著语言更加复杂,并且发育不成熟,几乎都没有文字。这些国家选择英语作自己的语言,或官方语言更是正确、恰当。同理,法国殖民地以法语做官方语言。
  太平洋岛国,文化相对比较落后,语言发育也很不完善,自然也很容易接受英语。以上这些国家接受英语都是很有好处的,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接受先进文化与思想。对于其中的许多国家,是从原始社会的非成熟语言,一步跨入现代语言。接受英语确实是它们的理想选择。
  世界还有许多非英国殖民地,非文化极端落后地区。比如,典型代 表是日本与韩国。这两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悠久历史与文化。都有自己相对成熟的语言与文字。并且都是,几乎是单一民族国家或地区。对于这些国家或地区,英语就变的次要了。英语的相对价值就不是那么大了。这些国家就不会在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主要语言了。事实是,这些国家确实不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但是,这些国家与英语国家,交往频繁,关系密切。为了交往,自然需要对方语言,比如,日本需要英语国家语言,英语国家语言需要日本语言。由于英语国家人口众多,势力庞大,使相互对,对方的语言需求不均等。相对而言,日本更需要对方的语言。这也导致双方,对对方的语言,的实际重视程度不同。需求量大的,更重视对方语言。结果是,日本比较重视英语,而英语国家,就不那么重视日语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日本越重视英语,英语国家就可以越不重视日语,日语就显的越没有价值。如果日本人都会英语,那么日语对英语国家,价值几乎是零。就象印度当地的语言,对于其它英语国家,印度当地语言几乎没有任何价值,因为印度人基本都会英语,当地语言当然就没有价值了。
  对于韩国,情况与日本类似。韩国人口相对英语国家人口更少,地位就更低了。由于日本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这又加强了英语的地位,使英语相对韩国更有价值。因为韩国用英语可以与日本交流。而不在直接需要日语或韩语了。这个结果,其实也是进一步降低了日语地位,也降低了韩语地位。是一种相互的降低。所有这类国家之间,都有这个效应。英语的普及,降低了几乎所有其它语言的地位。
  象日本韩国这类国家,自己语言的相对地位,与自己的人口总量成正向关系,与自己国家的发展程度成正向关系。比如日本与韩国,日本的发展程度比韩国高一些,人口总量比韩国多许多,这两个效应,导致日语比韩语要更有地位,相对于英语国家也更有地位。
  中国的情况很类似日本与韩国,中国虽然是多民族国家,但是中国有一个占绝对地位的主体民族。这是中国与印度的主要不同。另一个不同,中国不是英国的前殖民地,没有英语基础。其实还有更主要的不同,智商差别较大。国民的平均智商,决定国家的未来潜力,或影响力。
  英语之所以能影响世界,一个潜在原因就是,英国是一个高智商国家。以英语为主的美国也是一个高智商国家。如果这两个国家没有那么高的智商,它们是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成就,也就不会有那么高的地位。
  根据中国的平均智商与人口规模,中国注定是未来极其有影响的国家。想跑也跑不了。
  中国的人口规模是日本的10倍,如果中国与日本的发展程度类似,那么中国那时的影响力,至少是日本的10倍。按照日本的影响力,增加10倍,这可是一个数量级的差别,估计对世界的影响力,应该可以与英语抗衡。
  你可以统计世界各国的情况,如果国家平均智商能处于世界前列,如果社会制 度适宜,不论人口多少,人均资源多少,人均耕地多少,不论处于那里,是沿海还是内地,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想不富裕是不可能的。这当然也适合中国。
  汉语的前途是光明的,是世界未来唯一一种,可以与英语相抗衡的语言。日语没有资格与英语抗衡,韩语更没有资格了,这些国家唯一的路子,是学习自己无法抗衡的英语。这样才能获得自己的最大收获。这些国家对待英语的态度,是无可非议的。这些国家重视英语的程度是比较恰当的。而中国就不可以了,因为中国与这些国家不一样。不一样在那里呢?就是人口数量不一样,如果中国的人口数量与这些国家一样,中国也应该象韩国或日本那样的重视英语。问题是我们不一样,既然,不一样,那么重视程度就应该不一样。这就是中国的特殊性。
  中国与韩国或日本人口数量的差别,导致翻译效果的可能差别。不论是电影或者书籍。如果中国与这两个国家在未来发展程度一样时,翻译的效益,中国要远远好于日本或韩国。这意味着,中国可以更及时的,成本相对更小的(与收益相比),翻译外文书籍或其它东西。这意味着,中国可以几乎把所有的,有价值的外文内容,变成自己语言描述的内容。这对于那些人口少的国家,几乎是不可能的。
  比如老挝,老挝这个国家,只有几百万人,想及时的看外文书籍是困难的。就是不及时的看,也难以找到很多在中国可以翻译的东西。对于这些小国,小民族,在获得外来知识时,确实是一种悲哀。英语对这些国家,才是最重要的。才能充分显示英语的价值。这些国家学习英语,显的特别重要。这些国家可以完全抛弃自己的语言,只学习英语。而中国具有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效益,在语言上也是如此。这是中国的一大优势,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而我们现在做的,很不好。把我们自己搞的,与那些小国家一样。有优势不知道利用,确实也是一种悲哀。
  我国可以适当降低英语地位。以显示出我国的与众不同。可以参照日本或韩国。看看这两个国家,英语地位是如何。然后在适当的降级,来确定英语在我国的地位。
  现在估计,英语在我国地位有些高。英语对我国学生的伤害极大。英语是许多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或厌恶学习的重要源泉。英语教育在我国也存在着极大智慧浪费。人人学习英语,而真正有用的人是极少数。对许多人来说,英语确实是对自己智慧的浪费。英语对降低中国人的智力表现很有帮助。英语也平均降低了中国人的知识水平。因为英语对许多人是没有用的,就象某些人记3.1415---一样,除了提高记忆力之外,没有实际的知识价值。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英语的这些缺点。该怎么办呢?办法只能是,削弱英语教育。基本就这一个措施,把英语从高考中去掉。当然不能一点不考,可以作为选考。选考可以满足英语学习爱好者,总不能让这些人白学。把英语从高中必修课,改成选修课。学校要提供充足的选修学习环境。
  根据英语的价值,英语对知识较多者很有价值。可以在高考中,把英语选修课,给的分数大一些。并且可以有一个特殊规定,报考一流重点大学,必须要选考英语。这样可以把英语的精英特色显示出来。估计只要有这个政策,大部分学生都会选修英语。
  一部分学生不学习英语,这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其它科目。这个政策的好处是,给那些不爱好学习英语的人,有一个上大学的机会。术业有专攻,行行出状元。这些不学习英语的人,也可以在某些行业获得成功。还有更多的普通人,可以不学习或少学习英语,这些人可以利用,节约的英语学习时间,学习其它内容,可以提高这些人的知识水平。当然就相应的,提高了全民的平均素质。
  在大学,英语也应该是一个选修科目。对于少数重点大学,可以把英语作为必修。在大学还可以搞四、六级英语考试,但是不要与学位挂钩。
  研究生教育,对于绝大多数研究生,都需要英语。部分研究生估计可以不学习英语,比如,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生,就不应该在学习英语了。部分研究生招生时,不应该考试英语。
  对英语教育部分削弱的补助。国家应该大力支持翻译事业。比如大力培养翻译人才。支助翻译机 构。减免这些人员或机 构的税收。这样可以让那些不懂英语的人,获得更大的知识范围。有利于弥补这些人,英语知识不足带来的缺点。当然你学习英语多了,也意味着你学习其它知识少了,这也是一个缺点。究竟哪个缺点大,由个人的感觉与爱好决定。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人才大国。未来更是人才济济。对于我国不懂英语的人才,应该是不会太寂寞。因为,这些人有很多的可交流对象。这相对于那些小国家或民族,确实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老挝的人才,如果不懂外语,应该是比较寂寞的。因为自己可交流的对象太少了。
  我国现在不是缺乏英语教育或英语人才,而是缺乏现代人文教育。我们曾经引进了垃圾的西方文化与知识(如犹太垃圾文化与斯拉夫垃圾文化)。而真正的西方优秀文化(英美精华)我们没有引进。重视不重视英语,是次要的。更主要是的是,引进西方的先进文化。普及英语与引进西方先进文化没有什么关系。反对普及英语并不是反对西方先进文化。英语在我国大行其道,确实是我们的弯路。真正有价值的西方东西,我们却没有搞来。而这些东西,通过翻译,通过大量的普及就可以了。无须人人都学习英语。
  只要我们的社会制 度获得改变,中国的爆发力是极大的。凭中国人的智商水平,让人们自由的思维,是可以创造出灿烂的新文明。那时我们就更加不需要英语了。
  如果我们能退一步思考,自动翻译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也许快速准确的语音翻译不是梦。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考虑技术的前进因素呢?翻译技术的前进,使外语变的越来越次要。如果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在外语教育上,确实有些过份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