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都不是就业的通行证了,高考还有啥用呢?
作者:佚名 时间:2009/3/31 18:26:4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59
我们社会的高考源于我们社会两种特殊原因而形成的,一是我国的大学资源不足,再加上我国的人口高峰期到了;所以上大学才需要经过严格的高考。二是我国的干部来源主要依靠大学,所以高考上大学后实际就是干部身份。干部身份不仅分配工作,而且都是好的工作岗位。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的高考才有魅力;千军万马拥挤到高考的独木桥上,实际是为了就业后的好工作而已。
当我们社会的高考越来越严峻之时,大学却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于是以市场经济的名义,把一些专科学校也变身成了大学。再加上原来的大学无限扩招,结果我们社会上大学比例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从而出现高等教育泛滥成灾。一方面是我们的高等教育泛滥成灾,另一方面却是社会的生产力萎缩;因为我们的现实生产力处在全面的“减员增效”的行为之中,结果到处是下岗而根本没有新增岗位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社会却没有就业的岗位。
在我们现实社会的竞争中,文凭同样没有作用;如我们武汉市一家钢铁企业下岗的竟然是钢铁本科生,而留下的却是电大生;要钢铁本科生下岗去干个体户,而把电大生留下来搞钢铁。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这难道不是人才浪费吗。后来才知道,钢铁本科生是分配来的外地人;而电大生全部是本企业干部的子女。这时才知道文凭不如关系,于是大学再也不包分配了;由学生本人大显神通却寻找就业的途径。
现实社会的客观情况并没有唤醒高校的意识,他们反而肆无忌惮地扩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资源不足等原因;教育质量大幅度下降。结果我们的大学成了批发文凭的单位,可文凭再也不是就业的通行证了;因为就业还需要二次考试(如公务员考试等)。然而可惜的是,我们的大学还是按照自己的文凭教育形式进行;而就业考试的素质却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在我们社会“关系就业”为主的客观情况下,全社会的读书“无用论”正式形成了;而对我们一些贫穷的孩子来说,上大学真的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的好。这样一来,高考的功能已不能满足就业的要求;一方面说明事实证明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已经失败,另一方面说明高考以及它所派生的应试教育已经使我国的教迷失了方向;当然在我们社会更是知识不是生产力的最有力证明。
此外从我国人口的高峰来看,取消高考的历史时机到了;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18岁的适龄青年有2600万人;到了2009年只有2000万人。2010年后仍持续下降,一直到2017年来只剩1149万人;比2008年减少56%。这样一来即使我们的大学不再继续扩招,但教育资源已非常丰富;入学率可以得到大幅提高。上大学的机会已经不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入学的公平性已没有问题;对高考进行历史性改革的时机已经到来。
现在相当多的人建议取消高考是因为“出现腐败、出现人情招生”的原因,而我却认为大学没有市场化的原因;你培养的人才连就业都没有可能,你的大学“成本”就应该返回学习者。现在的大学可相当保险,“赚了”全部是自己的;“赔了”那绝对是国家的。至于学习的风险,更是由学生自己承担;这样的市场经济享受和计划经济的责任,可能全世界只有我们中国存在。
由于我国在经济上存在着悬殊地区差异,因而这种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人们受教育条件的差异;面对在教育背景上存在如此悬殊差异的考生们,取消“高考”的话才能较为公平接受学历教育。中国自发明科举取士以来,给了老百姓们参与政权的机会;对社会稳定起了积极作用。封建统治者们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用极端的手段保证“科场”的清明;但是无论哪个朝代,“杀头”“株连”也没遏制住“玩火者”们的前赴后继。今天我们的高考没有就业的可能,因为就业还需要进行就业的门槛考试。也正因为如此,取消高考是公平的;用就业考试代替高考是最公平的。因为就业是接受教育的本来目的,没有就业的教育又有何意义呢。
在我们社会这样的现实下,我们的高考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我们的教育还要把风险转给受教育者本人吗。看来我们社会的确应该全面取消高考了,而且还应该彻底地进行教育改革;因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以就业为目标,没有就业的高等教育又有什么意义呢。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