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课程理念,共撑一片蓝天

作者:清城区职业中学 施志霞|  时间:2005/2/26 13:31:4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32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在改革时代的浪潮下,教育也走在时代的前列,新世纪之初,中国的教育改革有了质的飞跃,“新课标”的出台便是标志。新教师培训使我对新课程理念有一定的认识,在刘老师给我们的十八条建议中,我觉得没有哪一条最难,哪一条最容易,哪一条都有它的特点和难度,只要有心去实行,就一定能实现,如果没有心,做什么都难。关键在于自己要全面地了解和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
    教育活动作为社会化的生命历程,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概括地说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很显然,新课程体系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 面对创新的世纪和全新的课程标准,素质教育的内涵将更为丰富。从本质上说,它是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而在新形势下实施这样的教育,就必须与环境科学、人文科学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这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科学方法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素质教育作为社会发展中的新课题必然有理论上深究,实践上探索的价值和必要。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社会文化的代表,长期教学过程中总是突出教师的活动,抑制学生的活动。休金娜说过:学生应该占有主体立场,而不是指定的执行者的立场。离开了这一条件,就谈不上卓有成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就谈不上我们受教育者的成功活动。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其固有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调整活动主体地位,把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已有的情感、动机、体验和复杂心理过程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在全面活动中,为吸取知识、提高素质打好基础。而刘老师的十八条建议中,不就是围绕这些方面来写的么?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如果能理解这些,还怕哪一条难,哪一条容易吗?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去激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德行,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希望之路,使他们的心灵世界也通明透亮。孕育着这样的心灵,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从外部走向内部,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新课标的实施,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结出丰硕之果!认真把握好新课程理念,让我们共撑一片蓝天。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