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读书无用论是中国教育的警示钟

作者:航亿苇  时间:2009/4/2 20:03:3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830
  《重庆晚报》一则消息引起关心中国教育的人不同的解读。消息称重庆今年高考来临,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这些放弃高考的应届高中生,多为农村学生。诚然,这些高中生中,有部分因学习成绩不好而主动放弃,但更多的是觉得读大学没有什么意义。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就算找到工作,工资也不高,而上大学四年至少六七万元学杂费和生活费,对很多家庭是沉重的负担。因此,不少孩子心想,不如早点去打工。现在打工,不用为那六七万元头痛,又能立即挣钱,一进一出,相差甚大。然而,这些孩子现在走向社会,恐怕又不得不面对干苦力活的工作也难找的现实。
  有人不太明白现代高中生意味着什么。由于1990年代以来,各地撤并了不少农村办学条件差的高中班,农村孩子初中毕业升高中的,仅三分之一左右或更低。这余下的三分之一变成高中生,升大学的概率变得相当高。由于高校扩招,这几年全国平均高考升学率高达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对大多数高中生来说,进了普通高中,只要稍稍用功,便能变成大学生。就算今年考砸了,明年再考,多半也能升大学。整体而言,他们是农村的“好孩子”。
  重庆参加高考的总人数2007年17.7万多(2009年或许略多些),其中有一部分是往届毕业生而不是应届生。重庆今年放弃高考的应届高中生似乎有两个数据,一个是1.3万多人,一个是1.6万人。无论哪个数据,与十七八万相比,都有些触目心惊。应届高中生放弃高考的现象,不仅出现于重庆。记得2005年前后,湖北等地也有过类似的报道。
  读大学时需要巨额学杂费,读完大学或工资低或很难找到工作,再加上大学教育存在的其他弊端未有根本改变的迹象,“读书有用论”不让位于“读书无用论”才是天下怪事。有人试图从其他角度来解释这个现象,但并不具有根本的说服力。你说有些学生成绩不好,有的学校为追求升学率有意劝差生放弃高考,有的学生有厌学情绪,你又说农村学生综合素质比城里的学生差一点,等等。你可以如是说,而且确实存在这些情况,但这些都不是根本的,也不全面,有些判断还似是而非。相对而言,由于农村孩子初中升高中的门槛高,能进高中的其实是学习能力较强的一群年轻人。根本原因就在于经济压力。
  很多农村家庭收入微薄。孩子的父母不靠地,而是做小生意或去城里打工,大多也积累不了多少余钱。事实上,这些孩子在中学阶段,就得逐步面临家庭的经济压力。尤其到了高中,各方面的花费越来越多。多数高中生三年下来,就已经因读书把家里弄穷了。大学的学杂费、生活费更高,要他们下决心继续读书,实在太难了。如果全家再苦四年,将来有个好奔头,那还好。变成大学生,将来的境遇不一定比非大学生强,却又把家里弄得更穷了,读书不是无用又是什么?
  不少分析人士对读大学,仅仅从个人利益上分析,忘了另一茬。大学教育是国民的重要素质教育。一个人读大学或类似地多读书,是为国家作贡献。一个国家,只有国民素质高了,各方面才会产生更多的可能性。一个好学的社会,一个好学的民族,才是真正有希望的民族。在教育负担沉重的情况下,很多人潜心于读书,不仅为了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为国家作贡献。
  读书为了自己,也为了国家。那么,国家教育方面,为何要弄成昂贵高学费呢?至少公立学校应当有充分的福利体现,让读书人的个人负担不那么昂贵。眼下大学毕业生工作难找或工资低,但谁都明白读大学与不读大学毕竟是不一样的。如果读大学不是那么昂贵,咬咬牙,穷孩子们一般不愿意失去大学受教育的机会。
  现在四十岁左右,在教育部门拥有具体事务决定权的人或许早忘记了1970年代末及1980年代读大学不存在任何学费的年代。他们有很多人来自农村。如果高学费,他们有多少人能进大学之门?以己及人,为什么这些能影响中国教育走向的人却不能为降低中国教育的疯狂学费起点作用呢?
  穷孩子有一个特点,能吃苦,肯用功。如果给他一点点希望,他们能把那希望变成早上最具有活力的太阳。让他们中的人多一些升大学,就是中国有更多的希望。相反,如果读书无用论从他们身上蔓延开来到达不可收拾的地步,不仅大学教育,而且中小学教育都会受到严重的损害。现在全国义务教育取得一些成效。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就在于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素质。这非常需要农村天资好、素质好、学习成绩好穷孩子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不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吗?如果很多农村的“好孩子”读来读去也进不了大学之门,那会给社会传递怎样的信息?可是,要让农村的“好孩子”顺利变成大学生,除了大幅降低他们的学杂费、生活费之外,并没有其他有效措施可以挽留读书有用论。很简单的现实,穷孩子们的家庭经济状况,恐怕一二十年内不能有什么显著的改变。
  此外,还有一个教育公平的问题。最糟的教育,是用钱来做门槛。没钱的孩子因为贫穷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将导致社会进一步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到了一定程度,社会会出现何种情况可想而知。
  国家教育不能短期行为,也不能缺少统筹考量。西方社会,即使私立大学,也会向穷孩子们提供大量奖学金。在美、加、澳等国学习环境好尤其好,是这些国家为穷孩子勤工俭学提供大量机会。中国很多去美国留学的人,只要自己愿意吃点苦,在学业开始之后基本不必再向父母伸手。在中国,却很难给大多大学生建立这种学习环境。人没有活路,那就没有什么好办法。如果不是大学学杂费一涨再涨引起社会的愤怒,中国教育部门或许能将大学学杂费弄成更恐怖的天价来。这种杀鸡取卵的思维借教育产业化、教育经费紧张等理由为幌子,令中国教育早就进入深水误区。大学学杂费在1990年代中期猛涨过后,至今没有什么降低的举动。
  上周我路过一大学校园,看见学校公告栏。只见学费每年四五千元到上万元不等,杂费五花八门,有学生证费、校服费、登记表费、考试费、电脑上机费、补课费、补考费、试卷费等等。学校把学生当作生财工具,转化的结果是学校大楼越盖越漂亮,教职员工工资、奖金、福利越来越好。这种大学教育,说严重一点简直是在谋杀中国的未来。
  长期以来,国立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类同)的办学经费被夸大了。这表现在学校各方面浪费严重,校园设施及教职员工宿舍竞奢华,并且还让一些学校负责人成贪污受贿者。办学经费被夸大,教育经费所谓缺口数字有很大水分,而各级政府教育投入确实不怎么到位,综合起来,就把学生当作一个个必须挨宰的羔羊。学生学杂费、生活费升高之后,就立即产生穷孩子读不起书的社会现象。在知识就是力量的精神鼓励下,学费爆涨后的几年,还是有不少穷孩子家庭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变成大学生。其中惟一的期许是孩子大学出来,所借的巨额债务就能通过孩子的好工作还清了。当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时,孩子大学毕业也难还债,父母和希望完全破灭,那就只好用读书无用论来化解自己的绝望之情。读书无用论如果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闹上个十年八载,那么,中国教育怕是又一次要大步向最落后国家看齐了。
  重庆上万名弃考应届高中毕业生,是中国教育的泪。这种泪,比汶川大地震的泪还要涩,还要酸,还要苦。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学习无用, 于04-04 15:28发表评论: 第2楼
  • 上学无用,上完高中就可以了

    大学培养的是打工仔,现在社会上的那么多民办企业老板有几个有高学历的,还不是照样使唤有高学历的人才嘛,所以我说,学历没什么用,重要的是能力.

    现在
  • 学习无用,上完高中就可以了 于04-04 15:28发表评论: 第1楼
  • 大学培养的是打工仔,现在社会上的那么多民办企业老板有几个有高学历的,还不是照样使唤有高学历的人才嘛,所以我说,学历没什么用,重要的是能力.

    现在的社会大学生一天累死累活的,就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