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诗话

作者:(江苏省兴化中学 王广清 邮编:225700)|  时间:2005/2/28 7:37:2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20

    2005年春季高考上海卷诗歌考查以元代盍西村的《小桃红·江岸水灯》为鉴赏材料,具有较强的人文色彩,对引导学生去有意识地阅读古典诗歌中的节令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这是一首绝妙的元曲:“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元宵节是我国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民间佳节,普天同庆,万方共乐,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的目光,生花之笔,恰似一盏盏璀璨的上元灯,让后人传诵不已,回味再三。本诗以点、面结合的手法,疑幻疑真的构思,特意选取“闹”“照”“舞”“翔”“涌”“乱飘”“喧闹”“飞上”等一系列跃动感强烈的词语,吟咏元代临川元宵节水上灯船的奇观妙境,着意渲染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起笔诗人大笔渲染总写元宵佳节盛况,“万家”和“十里”从广阔的空间背景上描写出倾城出动、人如潮马如龙、灯火闪耀光辉照映的盛大场面。一个“闹”字,不仅烘托出灯火的繁盛,色彩的缤纷,而且传达出紧接着以细腻的笔触描写花灯华灯各展风采,良宵好夜色,水上灯船也煞是亮丽!十里江岸,灯火辉煌,携夫带儿闹灯春桥上。水波滟滟,光随水漂流。看!这里是凤凰飞翔,那里是龙腾跃,活生生耀花了自家眼!还有什么景色比此景更可爱(诗中“可怜”即“可爱”)呢!真个是良宵月明人欢乐。乍寻江上,吓一跳,恍惚“涌”出个蓬莱仙岛?却原来是灯船,五光十色迷幻景!一个“涌”字,下得不落窠臼,诗人以虚托实,以幻写真,由于是在夜间,这茫茫江面上浮现的辉煌璀璨的灯船确实给人以宛若仙山琼阁之感。船儿飘摇,香烟缭绕,笙歌齐发,人声鼎沸,一起飘向云空,飞上华丽的高楼。此情此景,怕是九霄云外天上宫阙,也在偷偷窥视:人间好不热闹!全曲在幻觉般的境界中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
    歌咏元宵盛况的诗词佳作,还可以举出很多,如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从正面描写当时长安城元宵之夜,灯火辉煌、人山人海的奇丽景象:“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侬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诗中,在灯影月光映照下,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闹,平头百姓的欢歌笑语,汇成一片,让人如临其境,流连忘返。而脍炙人口的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一词,则以对照、重叠的巧妙构思,简洁、朴素的文字,在抒发物是人非的感伤同时,也让读者侧面领略当年观灯闹夜的风情:“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词的上片,回忆去年观灯时的欣悦的心情;下片写今年元夜观灯,触目感怀,不胜悲伤。这首词的特点是语言平淡,风味隽永,表达了人物十分细腻的深情。词中运用今昔对比,抚今思昔,触景生情。感情真挚,不须作任何雕饰,而这首词便成为非常感人的抒情上品。它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与欧阳修同时代的著名词人周邦彦的《解语花·高平元宵》则以光、影、音、色交相映射,极尽渲染之能事,将我们又带回到当年东京汴梁城的灯宵盛境:“风销绛蜡,露悒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细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同样瑰丽的元宵景致,也在苏东坡笔下绘声绘色、活灵活现,他在《蝶恋花·密州上元》一词中写道:“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以慷慨悲吟、豪放长啸著称的南宋词家辛弃疾,在他的《青玉案》里,以独特的视角,描写在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中,那一队队惹人眼花缭乱的丽人群女:“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写主人公在热闹的元宵灯节之夜,在欢乐的人群中寻找他所思念的女子,最后偶然得以巧遇。上述几句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十分成功。“蓦然回首”是一个转折,突出了末句,使它像电影特写镜头那样令人瞩目。全词前面铺张扬厉描写满城火树银花、人群狂欢笑语的热烈情景,也全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美人,而这美人正是词人心目中理想的化身,寄托了词人不同流俗的情怀。它还蕴含这样的哲理:凡事都须经过艰苦跋涉,往往踏破铁鞋无觅处,最后才能得来全不费功夫。因此王国维《人间词话》把它列为“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之一,并说“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天上、地上、水上、人间、仙境……一片歌舞升平、金碧交辉、欢乐世界!这些古人留下的诗、词、曲,无不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元宵画面,细看一下,都离不开一个“灯”字,点明一个“月”字,突出一个“闹”字,表现一个“乐”字,元宵节喜庆气氛的热烈、历史的悠久由此可见一斑!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