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授课所感

作者:大连市第七十九中学 杨丽君|  时间:2005/2/28 23:49:1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488
    忙忙碌碌中,校本课程的工作也告一段落了。回望摸索过来的一路,有艰难更有收获。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可如何能在文学阅读中让学生能体味到这种文学意味,能够真正有所收获,应该说来,是需要我仔细思考的。
    在最初制定此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时,为了能与学生的实际运用联系起来,我进行了学生调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最后确定由《诗经》讲起,因为这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源头,对此有所了解必会对学生以后的历代诗歌鉴赏有极大的帮助。
   《诗经》由于其距离现在年代比较久远,因此在字词的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讲授之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预习方式即为查找各种资料,对此诗有个总体的了解,并且做成课件便于展示。在资料汇报时,学生积极性很高,因为诗经中的《国风》的现实主义写作风格贴近人民的生活,反映了很多当时的社会情况,学生由诗歌的阅读了解了时代的面貌,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另外,在语言理解上,尽量多的联系学生正在学习的文言文上,不产生孤立感让学生有一个联系的感觉。
   《诗经》是古代配乐吟诵的诗词文本,有比较强的音乐节奏感,在讲授之时,适合反复朗读,在实际授课时,这一点做的还不够。
   《诗经》中的很多诗句在现代流传较广,其中大部分学生们都是可以顺口而来的,比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些句子学生们都是比较熟悉的,上课的时候先从这样的句子入手,可以以此拉近学生与遥远的古诗之间的距离,减少学生的陌生感。
    在诗歌所表现的社会情况及人们生活风尚方面,恋爱诗较受学生喜爱,学生在朗读和分析的时候更为用心更有热情,分析理解都很到位,由此可见学生比较好奇,另外在诗经中国风所占成分较大,而国风又更为切合社会情况,多加介绍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诗经》在艺术手法上是值得好好分析的,其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为后代的诗词创作打下了基础。在教授这一知识点,我运用的是联系现代诗文及唐宋时期较为著名的诗人的诗作加以佐证。便于学生理解。在理解诗歌的音韵和谐的美感上,例举出大量的《诗经》词句,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加深理解。同时用叠韵双音词语和其他不具有这种特点的词语进行比较,在对比中得出认识。另外选取了几篇文质兼美的现代文,让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比兴"手法,同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课时虽然不多,讲授内容也不是很多,但是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很多课内所不能获得的知识,虽然不是深入探究"文学",可是却让学生的一只脚迈进了文学的天地,领略了文学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从长远来看,这样的课对学生是大有帮助的。同时对教师也是一个提高。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