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几点理念
作者:茂名市实验中学 郑芷| 时间:2005/3/2 15:42:2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058
(一)要勇于认识自我、解放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教师要认识学生、鉴定学生,首先要认识自我。认识自我就是通过自我反思来进行自我教育,进而做到“长善救失”。正确认识自我,一方面是不要过高评价自我,例如对自身价值的定位,对工资待遇的要求等,都不能因为由本科生变成研究生或由专科生变为本科生而产生过高的期望;另一方面也不要低估自我潜能,对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产生畏难情绪,因为困难总没有办法多。
教师只要能正确地、充分地认识自我,就很容易从困惑中解放自我——排除地位、金钱对思想的侵蚀,充满“舍我其谁”的自信心,便有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心境。然而,有自由心境并不意味着不要约束力,我们还要通过锻炼沉着、稳定、自制、坚韧的意志品质来完善自我。我们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最终超越自我。
(二)要有高尚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水平、较强的专业能力
教师肩负着育人的使命,因而社会对教师的道德品质比一般人有更高的要求。因为这不仅影响教学效果,更会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发展。教师的道德品质的修养,除了反映在社会公德上,更多的是反映在职业道德上。一讲到职业道德,很多人就会想到“安贫乐教”一词。全国各地的教师,工资待遇水平有很大的出入,但我们在精神上是一样的富有。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学生进步比他们的身体长得更快的时候,难道我们不会为自己创造如此巨大的社会财富而感到骄傲吗?还有什么理由不让我们为他们“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呢?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渊博知识水平这点来说,很多教师都能很自觉地去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我们没有生而知之的秉赋,但我们可以做到学而知之,不要困而才学,甚至困而不学。
知识与能力密切相关,但不能成正比。专业能力的高低还与教师的教学设计、言语表达、组织管理、教学监控、教育机智等方面的能力有关,因而我们除了理论学习,还需要更多地向实践能力强的同行学习。
(三)要敢于创新、学会创新、引导创新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但想象的东西往往与习惯形成矛盾冲突。我们敢不敢创新,敢不敢与习惯作斗争,在创新中遇到挫折能否坚持不懈,遇到困难能否找到适当的解决办法等问题,对我们都是一种挑战。挑战与机遇是孪生姐妹,我们当然不会因为畏惧挑战而放弃机遇。我们自己要求创新,社会也要求我们创新而且要求我们要引导创新——引领教学改革方向和引导学生创新。教学改革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昨天改了,今天还要改;今天改了,明天还要继续改。如果我们的改革在别人之后,那是一种学习,而不是创新,我们让自己成为教学改革的弄潮人,只有走在改革的前沿——浪尖弄潮,方显英雄本色。教师创新,才会引导学生的创新。2001年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从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开始。
(四)要有协作精神、探索精神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教师对教育的研究除了本学科的研究,还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高考要求考综合科,不仅是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更是对教师提出了跨学科研究的要求。现行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规定课程结构的第一个构成层次是学习领域,其中科学这个领域包括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几个科目,而地理同时又属于人文与社会的领域。又如信息技术这个科目,应该是各学科教师都要运用到的,因此,我们要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与其他教师联合起来,团结协作。团结协作的人是一个懂得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人。这种人是个有心智的人,有胸怀的人,善于取长补短的人。
具有探索精神是一位教师成长为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的前提。这里所说的专家型教师是指既具有丰富的知识又能对课堂问题作出明智解决的教师,是“知识专家”和“教学专家”的统一体。丰富的知识和高效率地解决问题,是不断探索和钻研的结果。我们如果能够平心静气坐下来翻阅古今中外的教育专著,再应用到教育实践中来,在教学中便可以自成一家。
课程改革是每一位教师的事,教师要自觉的实践新课程理念,先要具备以上的几点理念,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真正投身到教学改期当中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